2016年6月11日星期六

Montreal Memoirs (5)

Day 7:

早上去Saint Helen岛,F1大赛就是在该岛举行,因此赶上了国外难得一见的人潮涌动。随波逐流出了地铁站,却是背道而驰的往树林走去。

独行林间步道,引擎轰鸣可闻,再加上天仍旧阴森森的,难见蓝色。这个小岛的景色于是减分不少。


回去的时候,在目的地前两站下,沿着蒙城最热闹的Saint Catherine大街,一路往回走。雨中漫步,眼睛浏览着街景,双腿疲惫僵硬,心情却放松不少。

下午在公寓休憩了两个小时,然后4点半又赶去Place des Arts,继续我的音乐盛宴。8点多,寒风细雨,冷得不像夏季,哆哆嗦嗦的我,在温暖与音乐中,最终选择了辜负音乐,回了公寓。看来,音乐终究还不是真爱,否则,怎能轻易辜负。

“唯美食与爱情不可辜负”——是蒙城的价值观。可惜,于我,两者皆被辜负矣!

2016年6月10日星期五

Montreal Memoirs (4)

Day 6:

这个周末,蒙城恰逢三大盛事:F1大赛、法语音乐节、国际啤酒节。热闹非凡。为此,行前为了旅馆预订折腾了我不少时间和精力。

凑巧的是,大洋彼岸是端午节,于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放了同事和自己一个小时假,慰劳一下这周日以继夜的辛苦。天公作美,临近傍晚,放晴了。

先陪同事去了新月街看摆出的F1赛车,后来赶去Place Des Arts,听蒙城法语音乐节的街头音乐会。



音乐节以广场为中心,两纵两横街道为边界,圈出一个区域,中心广场以及周边街道各搭建了几个舞台,从五点开始,到午夜,一个小时一场音乐会,流派从乡村到流行到香颂到摇滚到hip-hop,应有尽有...同一时间,又会在不同的舞台有不同流派的音乐可选择。于是乎这一场音乐饕餮,我一直从5点半听到了10点半,从乡村到流行到轻摇滚再到香颂,方才兴尽而
归。









2016年6月9日星期四

Montreal Memoirs (3)

Day 3:

白天,继续挣扎在复杂的利益斗争中...

深夜,还得持续开会汇报研究对策...

每天傍晚的两个小时成了唯一令人期盼的时刻...

今天阴转晴,决定去老港转一转。因了蓝天白云,老港的颜值立马提升了几个级别。

坐在河边的长椅上,啃着苹果,思想放空,心情开始轻舞飞扬...





蒙城的公共交通发达,景点于脚步丈量之间可得,没有车,依然如鱼得水,不像美国,寸步难行。蒙城的街道、建筑,于行走之间,总给我身在欧洲的错觉。



只有在去超市购物时,才恍然这是美国的小兄弟。

Day 4 & Day 5:

乏善可陈的两日,除了工作就是工作。领导指示千变万化,有点吃不消。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


2016年6月6日星期一

Montreal Memoirs (2)

Day 2:

知道这次过来处境尴尬,任务艰巨,但没想到会被冷淡到如斯地步。一天,生生得煎熬了下来。

早上天气阴森欲雨,晚上天空倒蓝了。不甘心回旅馆等待开会,于是去了号称是“加拿大的哈佛”的Mcgill大学。和国内不同的是,这是个开放型大学,校园没有围墙,和周边的街区社区融合在一起。恰逢毕业季,校园内一簇一簇尽是身披学士、硕士、博士服,被亲朋好友围绕的青春少艾。看着那些未曾被岁月雕刻过的笑颜,心里的艳羡悄悄的滋长。如果有可能,真想以如今所有换取这样的青春岁月...如果一切能够从头再来...


大学远比我想象得小很多,举步之间,已是尽头。看看时间尚早,天色仍旧大白,决定去Saint Joseph教堂——北美最大的圆顶教堂,排名世界第三的天主教朝圣教堂。据攻略说这个教堂有三大看点,我却只注意到了规模壮观造型别致的许愿烛台,未曾留心观察创建者安德烈的心脏保存处以及由5811根音管组成的管风琴。此外,还有一面挂满了拐杖的墙引发了我的好奇,回来查看了介绍方知,据称是那些被圣母玛利亚的丈夫约瑟夫治好腿疾的信徒临走前留下的拐杖。



掐着时间赶回去开会,悲催得发现这个项目越来越复杂...此刻的心情就像从公寓阳台上看出去的风景一般:乌云压顶...




2016年6月5日星期日

Montreal Memoirs (1)

Day 1:

辗转22小时,终于于凌晨在蒙城的公寓式酒店安顿下来。

开机,屏幕很安静,连从来不缺席的移动垃圾短信,也消失无踪。



因为时差小眠即醒,翻看了一下攻略,确定了几个今天想去的景点,查找了一会路线,天色就已大白。天气预报要下雨,起床去阳台上看看,一抹晨曦为蒙城添了些许亮色。

吃完早餐,看看时间尚早,估计同事还在梦乡,于是独自去爬皇家山。向前台美眉索要地图时,出乎预料的是,她说此山走路即及。于是一路行去,周日早晨的街道,除了车,就是寥寥数行人。难怪此城被称为“北美小巴黎”,街道与建筑,法兰西风情若隐若现,让我有行走于欧洲的错觉。

用时20分钟,走到山脚下。仰望郁郁葱葱的绿色山坡,计算了一下时间,决定登高看蒙城全景。久不运动,数百级台阶已走得我气喘如牛,连大腿肌肉都开始抽痛。毕竟岁月还是无情得留下了痕迹......

成功“登顶”,天空开始飘起雨丝,看看身后无垠的草坪,琢磨着藏在林深处的景色,踌躇了一下,决定还是放弃独自“探险”,遵守与同事的约定,返程一起去逛城中景点。


会面,稍作交流,决定去老港。蒙城的地铁还是比较方便的,就是车子比较陈旧,没有空调,闷气,而且噪声极大,让交谈几乎成为不可能。出了地铁,没想到圣母大教堂就在附近,于是先行去了教堂,恰逢弥撒时间,进去体验了整一小时。教堂内饰的确奢华气派,美仑美奂。听着福音、唱诗和绿衣主教的法语讲道,想象着Celion Dion当年在此结婚的场景,还是喜欢西方教堂婚礼的庄严与圣洁,尤其是那段誓词:“For better for worse, for richer for poor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o love and to cherish, till death us do part”,心向往之。


出了教堂,大雨瓢泼,继续往老港行去,因天气故,没有蓝天白云衬托的港口,黯然失色。雨大,裤子和鞋很快就湿透了,顾念着同事,决定不再按址索骥去吃犹太人的特色smoke meat了,找了最近的地铁站坐车,进超市采购了点食物,就回了公寓。

犯困,哈欠连天的我又不甘剩下的半天就这么在这40平方的空间消磨掉,有点蠢蠢欲动得想去附近的Mcgill大学走走,后来因为疲惫、微信及雨势,打消了念头。与你在微信东拉西扯了一段时间,等你歇息的时候,我也干脆一起入梦去了。

一觉香甜,再醒来,准备开会,而蒙城,也终于披上夜衣。

2016年4月12日星期二

总是匆匆

你又要走了。仿佛昨日才和你们一起回的家乡。仿佛厮混在家乡的一周没有留下任何印迹。你就已经来了又走,如此匆匆,总是匆匆。不是没有怨念的,却一如既往的深埋,因为没有资格,也无奈于你的生命如此拥挤。唯有沉默,只得沉默。安份得守在你的身边,等着被分配到的时隙。

睡前服药,被心细的你窥破了端倪,你知悉了我瞒了数月的病情。没想到,这居然成了催你午夜热泪的炸弹,无语中,我不得不丢弃刻意保持的距离,靠近你,轻抚你的脸,轻拭你的泪,也为自己的渴望撕开一个小小的宣泄的裂口。可是,my dearest,当你主动的将相握的手势改成十指交叉,你知不知道,那是恋人专属的手势呢?!你是无意的吗?呼吸变得热烈沉重,心跳开始不规则,拇指悄悄得留恋得摩挲,却又不得不僵硬的维持这样一个近不得远不愿的姿势,贪念着那一刻的温暖,也克制着那一刻更近一步的贪念。就这样吧!一切,都听你的。你要我近,我则近;你要我远,我就远。你要我怎样的身份,我就以怎样的身份出现。

被关闭的心门锈蚀不堪,流年,无从说起。听着雨,呼吸相闻,默默地,守到天色大白。你又该走了。

车厢里,熟悉的韵律飘起,我只来得及告诉你这是汪峰的歌里我比较喜欢的一首(不是最,想淡化我曾欲对你倾诉的渴望),还没来得及告诉你:在每一个疾驰在高速的夜晚,星月同行,循环播放的歌曲里,是他嘶哑的呐喊出我无法抑制的思念;你已经开始泪如雨下,一如车窗外迎面而来的雨幕,雨刷刮不净,纸巾擦不干。我紧紧地握着方向盘,忽视这眼角余光捕捉到的你的一举一动,任心潮如何起伏,勉力专注着沉默地开着车。

坐在出发大厅,等你。三年前倚在你肩头泪流满面的记忆不断闪回,人有点呆滞,既惆怅又惘然。稍顷,送你们入关,你狠狠得拥抱我,我依旧腼腆赧然,双手松松的挂在你的身侧,羞于紧紧得回拥。许是经年疏于与人沟通,连一声“再见,一路平安”都没能说得利索。转身,再转身,看着你不回头的与小人相伴的身影,心里空空的,又是“你的一瞬间,我的一辈子”,总是如此,一瞬的沦陷,一辈子的禁锢!

恍惚的开车返回,一夜未眠,有点把持不住,车里循环播放着惹哭你的歌,内心也是滂沱雨下,潮湿不堪。和你之间,一辈子,也只得如此罢!总是匆匆!始终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