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星期二

疏慢

在电话与电话之间,有一些长久的间隙,渐渐的,我明白,那是你沉疴又至的征兆。

许是我多想了,这一次,从起始,似乎就品咂出一丝异样。五天的巴伐利亚孤旅,我选择了关机,彻底的与原有的世界隔绝,许是这样的选择误导了你甚或伤了你的心,从我落地的第一天起,就没有接到如常的问候电话。收到你卡片的短信,也是石沉大海。

一天又一夜,开始担心你宿疾又犯。熬到周六,还是音问杳然,忍不住致电询问,方知你为事所扰。问你何事而烦,你说待尘埃落定再细说;问你何劳可效,又是沉默。

似乎,又回到当初那种单向的需要、依赖、输出欢乐、隐藏伤痛艰难的时刻。

是我哪里疏漏怠慢了?

难怪有作家写道:天心不许人意,只要一个疏慢,就有果报。

2012年10月16日星期二

Oh, October! —— 暴走魔法森林

很久没有睡得这么实沉了。睁眼的刹那,一时不知身之所之、今时何时,倘能一直这样恍惚失忆下去,也不枉来此一遭。可惜,记忆慢慢来袭,一切尘嚣琐碎重又漂浮白昼的光线下,不容忽视。再叹气,起床洗漱,然后去餐厅享用home made的早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咖啡、果汁、酸奶、面包,应有尽有,只是自己的胃不再有从前的收缩弹性,没两三口,就饱胀得难受。

check out后,沿公路边的小溪一路走去车站。此行目的地是Hintersee,与Konigssee方向相反。吸取前两日经验,等车时折进超市补充干粮,找了一圈,拿着两袋salami结账,有点不确定是否就是你提及的奥地利腊肠。看看时间,不容再逡巡,坐上了车,窗外渐次展开的雪山美景转移了一路上胃的不适感,前排一对夫妻俨然又是中国面孔,先生扛着大炮左照右摄的,勾得我的手指也痒痒的。

到了终点,看到了国王三湖里最小的这一个。今天放晴,只是时辰尚早,被皑皑雪山环抱的湖面上,仍有薄薄一层雾未及散去,白的山,碧的水,黄绿红褚的树,披上一层纱,如梦如幻。湖边驻足,饱餐了美色,再翻出攻略,埋头研究路线。车上那对夫妻,俨然是看了网上同样的攻略,打算徒步Zauberwald到Ramsau教堂,见我落单,怜我同族,邀我同行。不知如何拒绝的我,只得跟随。好在那女子能言善道,没走几步,就知她是我的学姐,自己搞了个出版社,趁着此次德国书展,到欧陆大地走走,无巧不巧的,他们还来自新加坡。这最后的认知蓦然让我亲近稍许,闲扯的兴头,也高了不少。

“魔法森林”其名,总让我想起近年来大行其道的魔幻类小说。穿越其中,美景一一本来眼帘,五官忙的不可开交:奇峰、野瀑、虬树,枝干遒劲的参天古木,树叶不能完全遮蔽的湛湛蓝天,头顶时有白云飘过,脚下是簌簌作响的一地黄叶,耳畔是哗哗的瀑布声、风行林间的乐声,鼻尖是大地泥土的芬芳,垂下眼帘是溅着白色浪花蜿蜒前行的溪流,放眼望去是高耸入云的雪山。森林中非常静谧,迎面偶尔碰到一两对徒步的游客,相视一笑后,各行其道。

每一条岔路口,总有明晰的指示牌,告诉你此去的目的地,以及需要的步行时间。走着走着,我禁不住回想起人生的许多转折点,每一个转折点,都曾经有过两条以上的路,只是彼时彼处,没有这样的指示牌,明确的告诉我,选择的这条路会带我奔向怎样的未来,而我所弃绝的那一条路所通向的另一种未来,另一种人生,另一个不同的我,是否与我的梦想更接近。徒步两个多小时,除了开头与同行夫妇还偶有交谈,越走,越沉默,往事盘旋,思绪怎么也停不下来。有人说,追问过去,是老去的表征,是的,我已老,我的人生已无悬念,我过着连自己都厌恶的人生,也所以,我流连在已消逝的时光,恋恋不愿离去。

走着,走着,又见小桥、流水、人家,白色的Ramsau教堂远远矗立,提示着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学姐夫妇要赶火车,意犹未尽的我则欲再逗留稍许,遂挥手告别,直腰开步,继续暴走,希冀着走出海阔天空。这样采风观土,心中原有的一径锁系渐次忽懈,确有分神之大用。 

再暴走一个小时,折回公车站,搭车去取行李,踩着钟点来到中央车站。一向准时的德国公交系统因为季节变换更新了时间表,去往萨尔茨堡的840晚点十分钟,临上车,投向这个美丽的小镇最后一瞥,奔向莫扎特的故乡。

2012年10月15日星期一

Oh, October! —— 风雨国王湖

因了贝恩票的时间限制,继续赶早班车的打算破灭。闹钟没设,睡到自然醒,一看时间,还有两个钟头要消磨,真是不比从前了,连睡懒觉的本领都在退化。

慢悠悠收拾好行李,想到自己方向感的缺失,决定等在旅馆还不如等在车站,时间宽裕,人会从容点。


果不其然,又迷路了。叹气,认命地拖着行李绕圈圈,天空飘着雨,灌了铅的两条腿不复昨日的轻盈,步伐沉重。


拿着咖啡上了车,托腮倚窗,看流动的风景——人来车往的。等火车终于动了,巴伐利亚的草原风景再一次尽展眼前,只是两天辰光,就有点审美疲劳了。因为是慢车,停的站多,又恰逢学校秋游,人群难得一见的川流不息。一群八九岁大的孩子挤在过道,兴奋得叽叽喳喳,心念一动,思念的引擎又轰轰做响,叹气,总是这样,关得了手机,断得了联系,忍得了寂寞,独独思念停止不了。


一个人流浪,看似潇洒,说起得意,苦涩却是时时轻噬,难以启齿。坚强的,总是外壳,脆弱的,还是难设防的内里。


听着音乐,情不自禁地想,若是很久很久以前,我选了另一条路会怎样?可是如今,生活已经是另一番模样了。真的好想你。你呢,是否也一样在想我?有没有可能,又要到什么时候,你可以不再是我的全世界呢?


在Freilassing下车,等着去Berchtesgaden的火车。一个中国面孔的女孩,拖着行李同样一脸茫然的比对着手中的纸张和车站告示牌,彼此对视,虽只字不语,已是心下了然,知是同路人,心里蓦然踏实不少。抬腕看还有时间,折进身后的候车室查看,再出来,发现那女孩已经和另外一个中国女孩交谈甚欢,看来自己“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从不曾更改。默然地站在她们身边,片言只语飘进耳膜,对她们的来历行程已知八九不离十。

车来,旅程继续,渐渐的,山区展颜,草原不再。一个小时,不知不觉,已达终点。出了车站,雨雾中,阿尔卑斯山依稀可见,依山而建的旅舍房屋,错落有致。镇小,行人鲜少,无处询问,拿着打印的地图,左对右照,楞是失了方向。茫然地在雨中走了一会,远远看见一位行人,三步并作两步赶过去,劈头就问,不得要领。礼貌有加的青年,指指密集的雨丝,领我走进电话亭,拿出智能手机,现场查询,那一刻,真是对日新月异的通讯手段和网络应用感激涕零。一番折腾,找准了方向,沿着公路埋头苦走,当时图这家家庭旅舍离中央车站只有数分钟步行距离,现在果然尝到其便利之处,唯二不便的是:没有人行道,穿越高速极其考验机警应变能力;旅舍大门的智能锁,楞是难倒了我这个好歹也算是来自国际大都市的人。

整顿好行装,雨越飘越大,借了伞,赶去汽车站,候车点人头攒动,多的是黄皮肤和乡音。车行15分钟,到了码头,碧绿的湖泊,象水墨画一样泼洒满视野,四面环山,水平如镜,清澈见底。冰川融化而成的国王湖由三个湖组成,Obersee是Konigssee的内湖,坐船可至,遗憾的是,此日不知何故,停航Obersee,坐船,最远只能到达St. Bartholoma。

船行湖上,景色瑰丽,犹如仙境,游人忙不迭地摄影取景,咔嚓声,闪光声此起彼伏。及至湖心,船长忽启天窗,收甲板,取小号,不知所以的游客停下动作,收声以待。乍听小号声起,屏息聆听,群山应答,连绵不绝,低沉悠扬,象寂寞在唱歌。

未几,已至终点。意犹未尽地下船,只见岸边的教堂白墙红顶,在蓝天绿水中相映成画。沿湖边小径,往国家森林公园方向行去,一路绿树掩映,黄叶满地,碧水击岸,驻足眺望,通透的湖水倒映着颜色层次极其丰富的群山,如诗如画,清幽绝伦。


可惜时间不允许,这片森林,只能浅尝则止。贪念湖水的美,沿湖岸走回码头,等末班船之际,在码头另一侧的芦苇荡穿行,直到船由远及近,才一步三顾地登船返程。


回到码头,无心观赏步行街两侧小店的乡土特色,匆匆赶去车站记下末班车的时间,算算还有两个小时的盈余,这才悠哉悠哉返还欣赏。只是德国人民太会享受生活,天色尚白,很多小店已经陆续打烊,回家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去了。远道而来的我,自然不甘心就此作别,反正回去也是一人,索性在这群山中漫游,尽情享受这天地之杰作,以求平静空澹之心境。


两个小时的徒步,上山,下湖,筋骨劳顿,万念俱简。奇的是,偌大一座山,林下不曾见一人,下午的济济人群,消失无踪。想来,是被这夜色清风冷雨,给催逼进温暖的室内了。





等末班车,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可是四周依然寂静得惊人,饥寒交迫,明知时辰未到,渐渐的,依旧忐忑起来,直到公车的头灯穿透黑夜,悬吊着的一颗心才从喉咙口复归原位。到了旅馆,冲个热水澡,就着阿尔卑斯山流下的水,啃了点面包、salami果腹。钻进松暖的被窝,闻着似曾相识的香味,稍许就找周公去了。

2012年10月14日星期日

Oh, October! —— 阳光天鹅堡

天蒙蒙亮就赶早班车去 Fussen9 点到天鹅堡,订了 1045 的导游,算算时间,决定徒步上山。行人寥寥,有点忐忑走错路,好在一路走来,都有标识牌指向,更贴心的是,还标明步行所需时间,这样,时间管理就非常容易了。

久不运动,爬山没多久,就喘得厉害。因为有deadline,不敢松懈,埋着头一鼓作气地疾行,路程比预计的要短,半个小时,就到了观景台。俯视,巴伐利亚平原一览无遗,仰视,矗立于尘世中的迪斯尼著名城堡白墙蓝顶,如梦如幻。铁链围起的观景台,是摄影的最佳点,人群络绎不绝。走近的时候,心跳突然加速,头开始晕眩,难道近墨者黑,恐高症也能传染?!

拍完照,爬上城堡,依攻略指示,在城门左侧小店买了一张盖着天鹅堡邮戳的明信片,可惜自己没有这样的习惯,否则一每到一地,寄一张给某人,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排着队进了堡内,边参观,边听语音导游。融合了拜占庭和歌特式的建筑特色的城堡,尽显LudwigII的浪漫主义世界观,可惜由于他的离奇早亡,城堡并未完全竣工。堡内天鹅饰品、雕像、油画、壁画比比皆是,就连盥洗室的水龙头,也是天鹅造型,他对天鹅的钟爱不言自明。那还是在他孩童时,听了天鹅骑士罗安格林的故事后,从此痴迷,此堡灵感,即来自此。此外,瓦格纳所创歌剧《罗安格林》,也为自己引来了最慷慨的资助者和最狂热的崇拜者。被称为“童话国王”的LudgwigII,不但浪漫,而且痴情,因为茜茜公主一生未娶,心上人远嫁之后,他用17年的时间,建筑一个梦中的城堡,纪念一段爱过的岁月,堡名的由来,是公主所赠天鹅之故。

出了城堡,继续前往玛丽安桥,横跨于山谷与瀑布之上的这座桥是远眺新天鹅堡的最佳处,很多经典镜头,就是在此取景。果然,狭窄的吊桥上,观赏摄影的人摩肩接踵。人群到此,多有折返。厌走回头路的我好奇的张望,只见峭壁处一段极窄的羊肠小径,往下看,是万丈高崖,往前,是崎岖不知何往,试着走了几步,只觉头晕目眩,心跳加快,脚底打滑,虽然此处不失为一个好的葬身地,虽然自己早已生无可恋,临到头,人的本性使然,还是贪生得打起了退堂鼓。

无可奈何,只得随大流折返,沿着瀑布盘山而下,满眼是苍翠的青色、斑驳的黄色、芜杂的红色、飞泻直下的银练,满耳是风吹树叶的细语、瀑布击石的歌吟,一时之间,除了行走,物我两忘。

走着走着,与上山的游人在狭窄的山阶处相遇,手扶铁链侧而相让,忽有一人手指路边铁牌,示意那是为纪念一不幸葬身于此的少年的,相视恻然。走着走着,辘辘饥肠,开始叫嚣,口渴尤其难当。走着走着,见到了农舍。走着走着,走回了出发点。两侧是各色饭馆,一路看过去,菜单相差无几。突然兴起,决定犒劳一下清汤寡水了一周的肠胃,于是随意挑了一家,点了闻名于世的 pig knuckle, 配了cold solw, bread dumpling,照理该点更著名的德国啤酒,可惜一向对啤酒不感冒,踌躇稍许,还是点了可乐。等身着民族服的德国大婶端了上来,看上去很“美”、听上去名头很响的猪蹄,吃起来实在不乍的。一如婚姻,幸福不幸福,也只有穿鞋的那双脚才知道。也难怪,世界上有那么多看上去不般配的婚姻,却幸福长久得一塌糊涂。

前面还饥肠辘辘感觉能吞一头牛,真的吃起来,没两口胃就撑得难受。看看满满一盆实在浪费,只能打包。往前没走几步,蔚蓝的Alpse湖就映入眼帘,左侧是一露天的咖啡馆饭店,看着悠游地喝咖啡吃大餐的游客,不禁顿足自己之前选择的仓促。悻悻的立于湖边,放眼四望,连绵起伏的山脉、葱郁茂密的树林、丝绒般平滑的湖水,清幽脱俗得让人惊艳。盘算了一下时间,决定弃悠闲取劳累,用脚丈量一下这Alpse湖的周长。

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走着走着,湖边坦途变成崎岖山径,途中乱石横立,湖底树根盘枝错节,阳光照不到处尽是泥泞,对每一落脚都是一种考验。一个不小心,失足滑下,求救无门,也算修成正果。一路上,同道中人,时有相遇。狭路相逢,一个微笑,一声 hi,刹那交汇,擦肩继续各自的旅程。湖水翠绿,树影绰绰,光影斑驳,水底的卵石和树根历历,这湖光山色,远眺近视,皆是美景。

这样一通暴走,历时4个小时,挑战着自己的体能极限。疲惫之余,郁积良久的心情倒是畅快了不少。
  
整整一天,除了午餐是败笔,一切都很完美。

2012年10月13日星期六

Oh, October! —— 秋色纽芬堡


白色铁鸟徐徐落停,开机,发完短信,旋即关机。与世隔绝的流浪,开始了。

再访慕城,两年前的记忆似被洗白,明明旅馆订的是当年的姊妹店,距离仿佛,找起来依旧费了一番周折。

收拾妥当,在Residenze和Scholas Nymphburg之间踌躇稍许,决定不重复当年的游程,先去市区的Residenze参观德国最大的皇宫居所,看看当年巴伐利亚的统治者曾经是怎样奢华的生活过。

从Residenze出来,搭U3顺路去了Olmypia Park,放眼所及,皆是绿荫黄叶,难以想象的是,旁边的奥运村曾在40年前发生过血案,玷污了奥林匹克精神与旗帜。站在小山丘,静默了一会,就再度搭地铁转公交去了Scholas Nymphburg。

Nymphburg既称夏宫,最佳访问季想是夏季无疑。上次造访适逢冬季,入眼一片灰色,这次赶着夏季的尾巴再访,入眼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彩层次丰富得让人叹息。同样是秋季,欧洲的植被色彩要比中国美很多,凡事不忘分析总结的你说是因为纬度的关系。在花园的左侧森林小径漫步同时,也一反寻常地四处拍照,以期驻美景,到时分享予你。 


走到脚疼,看看时间天色,想着明天的行程,决定放弃右侧森林的漫游,再搭城铁去了Marianplanz。市政厅的钟楼低眉静默地矗立在夜色里,俯视着脚下众生,吃喝玩乐。

2012年10月10日星期三

黄叶地,秋色连波

逃离,是主旋律。

想要的,无非是一个释放疼痛的地方。在陌生的国度,重新感受天地、世界。逃逸后的回归,或许还能有力量继续这泥沙俱下的不堪人生。

是以,放纵的度假,你为之命名“Oh,October"!

重游当日未能尽兴的Drottingholms slott,水还是那水,天还是那天,被“调戏”的鸭群戏水依旧,少了怒放的鲜花,多了连波的秋色,黄叶满地,人烟寥落,漫山遍野的树披满层次丰富的红黄绿,象一幅画。

散漫的走遍记忆里的每一寸土地,昔日的笑语如影随形,举手投足,恍若梦中,待要凝神四顾,才醒觉我的船长和大副,已是人去园空,无缘得见。思念到尽头,已是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冷风吹,黄叶舞,品云淡,听流年,每个跳动的音符,都唱着每一寸时光中我对你的爱与哀愁,我的疼痛和遗憾。

沿着旧日的足迹,安静的行走,从天晴走至天雨,从皇后岛最南端走到动物园岛最北端,从晨起走至昏后,从温暖走到冰冷,思念淹没经过的每一片土地,重逢的风景,挤压着心中郁积难言的情绪。不解人意的光阴,似短还长。

无论逃到哪里,依旧是一只“囚鸟”...

2012年8月26日星期日

What a Week!


2012.8.18 11:40am ~ 2012.8.25 17:40pm: What a week!

It is speechless for what I had felt every minutes during this week. I should fight for words to go through every trace in my memory, but I'd rather not to. Whereof we cannot speak, thereof we must be silent.

Life takes where it takes, it used to be, it will always be.



2012年8月5日星期日

Forbidden Love

未曾想,三年后,再度与德剧“Verbotene Liebe"不期而遇,1995年始播的它,长寿到迄今已有四千多集,实在难以想象。

贵族、豪宅、美女、爱情、友情、亲情...不外乎此等元素,也很狗血的story line,美则美在女主角恋情尘埃落定前彼此之间的化学作用,暗流汹涌之余火花四射。而且节奏够慢,old fashion到我几乎以为不是这个世纪的产品。

三年前是Carla和Hanna, Carla和Stella,三年后是Marlene和Rebecca,碎梦千千,尽付其中...

2012年7月12日星期四

浮光掠影西海岸

一个仓促的request,一趟短暂的差旅,一次偷来的休假,就这样,从灼人的热浪和喧闹中,不负责任地出逃。

只有到过这个“车轮上的”国家,才真实体会到无车寸步难行的束缚。也因此,在这个有“阳光之城”美誉的度假天堂,因了种种限制,并未能如愿做过“时间的盗贼”,在蓝天、白云、蓝色海洋、金色沙滩上,忘却步履的匆忙,静享如诗如画的浪漫宁静。

Coronado岛的浮光掠影,机缘巧合,适逢独立日之庆,海滩边、绿草地上,戏水的孩童、散落的帐篷、烧烤的家庭,繁星密布。隔海望去,城市的天际线一览无遗。要到第二日看新闻,才知道那夜的big event——焰火表演,因为一些技术问题,让很多翘首以待的人失望了。

住的旅馆,是在La Jalla海滩附近,只是,用脚绝对走不到。La Jalla据说是西班牙文,意为“The Jewel",行前匆匆下载的攻略,对该“海上明珠”赞赏有加,于是,腆了脸皮,蹭别人的车来到La Jalla cove,彼时已近黄昏,逗留时间虽不长,却足以观赏海上日落的整个过程。不过,听音乐散步沉思的打算,只得作罢。水下生态保护区的常客海狮、海豹、和Pelican,也无缘得见。

次日自行去了La Jalla shore。蔚蓝的天空,蔚蓝的大海,层层叠叠堆积的是对你的思念。沿着海滩漫无目的地走着,塞着耳机,沉醉在音乐唤起的悲喜忆念,一如既往,做着时间里的痴人。因此错过你的电话、短信,让你担心了。

三夜的停留,不足以适应时空的切换。每每醒在午夜的异乡,寂寞唱得如此喧嚣,索性起来做过工作的狂人。开始明白,为何失恋的人工作如此拼命——何以寄情,唯有工作矣!可惜,心上那个空空的大洞,怎么填也是空。

越来越厌倦我的来处,刻意在转机地多停留一日,安慰自己,总得在这个号称“全美最美的城市”,留下点什么吧。既然不可能是那颗早已不属于自己的心,至少可以是我浪迹天涯,走过长长思念的脚步吧。

旅馆选择正确,交通方便,连带着,对城市的印象指数暴涨。先去了渔人码头,海风强劲,视角辽阔,近处,停了几艘历史名舰供人参观;远处,是曾经看过的一个美剧的故事发生地——Alcatraz;不远处,是个公园,绿草坪上,星星点点躺着晒太阳的人。很想象他们一样躺下来,但是,时间的仓促,催逼着我要去看看另一个奇特的景点——九曲花街。

经过Ghirardelli广场,两家巧克力店和冰激凌店门口,都各自排着长长的队,不打算凑热闹,折进旁边的一家Black Point咖啡店,要了一杯拿铁,边走边喝。谁知这路越走越陡,貌似达到60度角的倾斜,久不锻炼的我,没走多久,已经喘得很厉害了。按图索骥,终于看见被花草点缀着的世界上最弯曲的街道了,短短两个街区间,8个急转弯,每个转弯处,尽是盛开的花草,高低疏密,五颜六色,象一幅美丽的织锦。据说转弯处的花坛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实是为了防止交通事故而修筑以达警示效用,没想到无心插柳,成就了著名的花街美誉。站在上街口往下望,蓝得透明的天空,蓝得晶莹剔透的大海,白色的建筑,五彩的花草,上下起伏的丘陵,横平竖直的街道,的确美得让人恍若梦中。

上下走了两遍,就搭车去市政中心。到了目的地,远远观望了下白色的雄伟建筑,也算到处一游。研究地图,决定放弃去著名的Castro街区,直接去路遇的热心人推荐的Golden Gate Park。本来很贪心,想步行丈量这世界上最大的人工花园的直径,到另一头看看金门大桥的。计划不如变化,一则迷路了,二则崴了脚,三则被狗吓到了,四则时间已晚,我又着实低估了占地达1017英亩的公园之大,退堂鼓开始敲得震天响。想想流连在公园门口和车站处的流浪汉,看过的美剧警匪片又适时起了阻遏作用,遂打道回府。

晚上,在联合广场附近的购物街,趁关门前一小时,揩了点老美summer sales的油。回到旅馆,疲惫不堪,可惜楼上房间不时传来地板的吱吱嘎嘎声、脚步声、开关门声,加上时差,睡也睡不着。第二天,索性起个大早,去了渔人码头,寻到39号pier,在甲板上,总算看到两只懒惰的海狮。远处,雾锁金门。 匆匆间,又赶去看了计划中最后一个景点——仿古罗马废墟的艺术宫,壮丽中有一点点忧郁。

一个人这样旅行,时间也算快。眨眼,就得赶去机场了。没想到,飞机延误4小时,挣扎着是否好好利用这多出来的几个小时,去渔人码头附近的水上公园,好好晒晒阳光。考虑到安检,来回时间,再加上你的短信,遂放弃这样的念头,在餐馆,点了一份Cesar Salad,边吃边比较着记忆里的味道,恰好接到你的电话,咕哝了几句,耳朵不好使,心疼你重复讲话的费力,就催促你挂断了。

再回到热浪中,想着要面对的一切,心情糟到居然将你短信中的Sweat错看成Sweet。几年前,类似的经历,就这么在脑海中鲜明起来。


Seeing is believing,还是有点道理的。

2012年6月22日星期五

决战欧洲

欧洲杯号角再响,战鼓再擂,惊动冬眠许久的我,日夜本已颠倒,看球顺理成章。

一百个人看足球,有一百种看法;正如一百个人用Agile,就有一百种解读。球场上的风云际会,于我,一如命运的翻云覆雨手,莫测无常。“未必”因此常挂舌尖,谈论间惹你“愠怒”自然不足为奇。

曾经,于恰好的时间,一场恰好的比赛,遇上恰好的心态,恰恰好成就一个伪球迷。算一算时间,观摩各大豪门决战欧洲,居然也屈指可四。每一次,又恰恰好是情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00年:看球如看人生的感悟之始。
04年:如梦初醒地明了自己的爱恋。
08年:fall apart的肇始。
12年:断枝欲再续,碎梦望再圆。

夜深人不静,球场厮杀,脑海、心海,一样喧嚣不已。好笑的是,为了两个月后的一场约定,居然惴惴于自己现如今的足球知识储备,还得想方设法转换成鸟语,以免届时连“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的状态都达不到。

只是,时光荏苒,曾经耳熟能详的名字,已是昨日黄花侧身看台。现在的豪门,叫得上名字的,看得顺眼的,没有几个了。

2012年6月17日星期日

信步苏城

从天堂坠落,不知道要适应多久。

你的致电,是缓冲;苏城滞留一天,也是。

离开桃源的时间,不受自己控制;再入红尘营营役役,至少可以放慢加速度。

漫步苏城,没了你可依赖,寻宿找路,只有自力更生。好在,欧洲的城市,交通便利、标识清楚、路人彬彬有礼,张口能问,是路盲,也无妨。何况苏城虽是国际大都市,版图却不大,至不济,11路能及。

经你穿针引线,预订旅馆不再是两眼一摸瞎的撞运气。按图索骥,旅馆果然整洁清爽,交通便利。放下行李,略做洗漱,就出发去找大教堂了。

坐着电车摇摇晃晃,很快就见到有着独特双塔造型的Grossmunster。我对宗教及至教堂倒没有你那么抵触,每到欧洲一城,还是愿意去标志性的教堂转转。一个人坐在长椅上,貌似忏悔,行神游之实,图的,是净心一刻。

教堂内饰在槛外人的我看来千篇一律,自然无能鉴赏由欧洲战后最伟大最富表现力的雕塑家——贾科梅蒂创造的彩画玻璃。到此一游的晃一圈出来,沿小山坡拾级而下,依水而立的又是一座水教堂,不知何故已改作办公室和展览厅。

阴霾的天空,雨丝不时飘在脸上,俯视桥下的苏黎世湖,湖水滔滔,清澈见底,不知,能不能载着我的思念,流到你的城市?!

桥对面,又是教堂,估计是修道院改成的圣母大教堂。推开沉重的大门,四下浏览,也没能确定究竟是哪扇彩画玻璃是夏加尔画的。每每此时,就倍觉自己腹中空空、草莽一个。

出了教堂,下一站是欣赏老城区的最佳地点——Lindenhof山丘。窄街横巷的乱穿,精致的小店、典雅的咖啡室、低调奢华的精品时装店,比比皆是,古朴的窗棂上还斜插着瑞士国旗,红白相间,煞是好看。我纳罕着,不知这是不是就是苏黎世老城最富魅力最有浪漫情调的奥古斯丁小巷。

无意中,遇见颇富盛名的巧克力店Teuscher,属于全球最古老的手工巧克力制造商Sprongli,据称都是用最高品质最新鲜的原料来保证其品质的。推开门,一股浓郁的甜香扑面而来,橱窗柜台摆满各式新鲜出炉的巧克力,琳琅满目,让人垂涎之余又无从选择起。想着行程只是刚刚开始,不愿为物所累,于是按捺着购买欲,继续我的串街走巷。

走至街角,转弯处的小小花店,门楣窗外,满满的都是各式的鲜花植物,逗引我忍不住要弯腰凑近一闻为快。用手机随意拍了几张照,就继续沿斜巷向上,走进一个小小花园,几个老人围着石板做成的国际象棋棋盘,盯着石像棋子排兵布阵。中间,有座小小的喷泉,远处,是长椅和古城墙。雨中的长椅上,依偎着一对撑伞的恋人;古朴的城墙上,并肩着一对指点山川的朋友,地上,放着她们的背包。于是,她们看风景,我看她们。想起你,想起从前,想起雅典城夜访过的那座山和相似的风景...

无巧不巧,熟悉的铃声响起,是你。是思念,是不舍,是担心,还是别的什么,不愿去猜,反正,是你就好。坐在雨后微湿的长椅上,看着远处山上错落有致的白屋,凝视山脚下流水不止的苏黎世湖,散漫的与你絮叨着,除了千丝万缕的情愫,事无巨细地坦白着。渐渐的,鸟声、水声之外,人声喧哗起来;渐渐的,我亦醒悟过来,这就是Lindenholf山丘了;渐渐的,口干舌燥起来。和你讲电话,时间总是流逝得很快,眨眼已是一两个小时过去了,贴着耳朵的电话早发烫得快拿不住,可是再不舍,总有挂机的时候。切断通话,我怅然地踱下山丘,打算去湖边的咖啡馆坐坐。

经过超市,想买点水喝。浏览着货架的时候,看到铺天盖地的Lindt,想着机场看到的售卖专柜,和电车经过一个山坡时其上印刻的Lindt几个大字,我猜它的原产地应该是此地,而非以前以为的德国。于是,挑了各种口味的Lindt,算是礼物。转到酒架,突然起意买一小瓶红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也好。在意大利和法国之间徘徊稍许,挑了法国红酒。

有酒在手,就改变了原来的计划:两个人对坐品啜咖啡,一个人独自饮酒,似乎更应景。走在岸边,寻找着落脚点。行不久,就见一块临湖的小广场,并排着几把长椅。想来时日尚早,仍有空位。落座,听着熟悉的音乐、呡着入口有点涩的红酒,吹着带了湿意的凉风,看滚滚东流水,怅然着前尘往事逝者如斯,一了百了的冲动,油然而生。

痴痴的,想你念你,从傍晚坐到不知几时,冷意随风钻进衣领、肌肤,我开始瑟缩不已,这才不情愿的起身,继续漫无目的的信步。看见临街的精品时装店都已歇业,惟剩人声鼎沸的饭店、酒吧、咖啡室,这才醒觉已是夜里10点了。

继续沿湖一路向前,走过与伦敦眼类似的大转盘,走过雄伟的歌剧院,又见长长的一段湖岸线。石阶上,三三两两的人群,聚首寒暄着,欢声笑语着,饮酒作乐着;我找了清静的一处所在,喝着剩下的酒,看着水面近处天鹅的嬉戏,空茫的想着此时的你,做着什么,又想着什么。

李太白饯别李云,写下千古传唱: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我呢,几度别离,又能为你留下什么?

恨只恨没有生花妙笔,为彼此写下美丽传说,在世间隐约流传。一旦人走灯灭,烟消云散,谁还会记取,曾有这样一个你,曾有这样一个我呢?为你放飞的漂流瓶,又会有谁,遇见?

听着你所谓的疗伤曲调,一直坐到感冒的预兆显现,又揣测着你大概还会致电以解忧心,这才一步三顿地去坐电车。苏黎世的夜,鲜见霓虹,孤寂在空气中流动。我看着窗外逐渐消失的街道店面,觉得这会是一个不错的隐居城市。若果有一天,真要去浪迹天涯,销声匿迹,首选,应该是这些欧洲小城罢。

果不其然,夜里接到你的电话,稍许聊了几句,让你宽心,借着酒意,浅浅得睡去。第二天,很早醒来,没啥具体景点欲访,决定坐车去到地图上更远处,看看所谓海外最大规模的中国园会是啥样。意外的,寻到一处更美的湖岸线。郁郁的参天大树,茵茵的草坪,曲折的小径,参差的礁石,拍岸的湖水,错落的白色游艇,还有低飞的海鸥,一切那么静谧安详,连呼吸也不由自主地轻缓起来,生怕惊扰这美丽的画面。唯一不协调的,就是有着云南风的中国园,突兀得立在一块草坪的尽头。时间未到,园区未开,看着那刺目的红色和不搭调的造型,我早已兴趣乏乏。

摊开地图,见附近还有一座植物园,算算时间,尚有余裕,决定找去转转。途经一家咖啡馆,买了拿铁边走边喝。见到植物园标志,才知和几年前走过的哥本哈根一样,也是大学植物学院和园林合二为一。没想到,数年之隔,游类似的地方,思念着的,依旧是不变的你。

沿狭窄的山径走上去,两侧的花草树木,都有铭牌介绍着来龙去脉。捡着一丛丛色彩缤纷的小碎花拍了几张,想着也许以后可以寄给爱拍照的你看看,这一趟苏城漫步,仿佛你陪我一起走过。走到半山腰,往下俯视,已是崖高坡陡,想起你的恐高症,若携你至此,手心的汗也会渗透至相贴的手罢。摊开手,傻傻地看了会,不知身之何之也。继而再看崖间密密麻麻的山被植物,又有一种冲动想凌空一跃,记起昨夜的玩笑,一嗮,这一跃,大概难为人所救,而且化作春泥更护花,也不致污了风景罢。

这一逡巡逗留,加上电车辗转,列车班次芜杂难寻,差点误了飞机。赶去登机口,错过你的两度来电,担心的你锲而不舍,终于接通,各自舒一口气,登机在即,不容多聊。待一切安顿停当的我,靠在椅背上,感受着腾空而起的气压变化,深叹一口气,但愿飞机能飞得慢点,再慢点...

2012年6月9日星期六

浮生三日


四夜三日,是你给的幸福。

天意从来高难问:数年刻意求之,不得;待到流光把人抛,越洋之约,反而从雏形到成型。

从计划始到成行,刻意维持着冷淡克制的态度,为应对生命中措手不及的无常。只有起伏跳动悬在喉咙口的一颗心,知道真相。

先到的两日,是一种煎熬。未近乡,情已怯。

你到的那日,开始变天。太阳雨,带来秋的寒意。心神不属的熬到课程结束,去tourist center取你预订好的city card,数着秒针等你落地,短信询问,又心焦的等不及回复就致电过去,知道你会打的,就匆匆坐地铁回hotel。在Reception处坐立不安,索性站在门外翘首张望,每每有出租车停下,心跳就加速。终于,望穿秋水地看见眉间心头萦绕不绝的身影,迫不及待的穿过街道迎上去,差一点就撞上疾驰的汽车。

乍一见面,我总是羞涩得手脚失措、无言以对。带你去房间,削了苹果,等你的心跳恢复正常,我一直不敢与你对视,只得掩饰地摆弄laptop做忙碌状。

先去超市买早餐,再去food court吃饭,路上你胃疼,我慌张得想去弄点热水给你,被你“轻斥”此时最离不开人,心内暗恼自己不会照顾人,只得依你言坐在长椅上稍事休憩。晚饭你选了越南米粉,自己老样子吃burger king烤翅,口味的南辕北辙,可见一斑。三口并作两口,我已吃完,你慢条斯理地吃着,恰好给了我端详你的机会,忽然就有点时间错乱的感觉,仿佛还是在今年元旦陪着你吃午餐,又仿佛多年来,我们从未分开过。

晚饭后,天色仍亮,提议去T-Center逛逛。出了车站,一脸迷茫的我,居然要靠你指路,沿着地标、河岸寻到老城。过了营业时间的老街静寂无人,只有我们俩撑伞并肩走过。你说老城不老,铺街的石子煞是规整。我在夜色中暗笑,多么typical的你呵。彼时,再无所求。若不是为着你的安全故,真想随性地一直走下去,直到世界的尽头。

第一夜,我拘谨地睡在你的右侧,身体绷得紧紧,心里翻江倒海,沉默居多,睡得浅且少。

纵如是,忽忽已是早晨九点。起床吃早饭,对面的你,换了一身衣服,煞是好看。我漂移的视线被你逮个正着,你问我看啥,我羞得说不出口,含糊而过。然后就无视你对一个人吃早餐的抱怨,忙忙碌碌,以掩饰一点点的不自在,因此给你催促的感觉。其实,和你在一起,玩不玩,玩什么,都在其次了,我又怎会催你呢?!

三天之游的路线你了然于胸,我这个假“地主”虽也做过功课,奈何才力不济,跟在后面乐得逍遥。仍旧去了老城,这时的老街游人密集。穿过斜斜小巷,曾经坐在那痴痴吹风听音乐的小广场赫然在目,彼时思念着的你此刻就在身畔,幸福满足不言而喻。沿着坡斜上,就是皇宫。进了皇宫,细节设计得不够周到惹你频频诟病,我笑而不语听你絮叨,心里既遗憾这个与我有点渊源的城市不能给你一个好印象,又可笑得希冀着你会爱屋及乌。为了找其中一个Museum,我们很是费了番周折,沿着城墙来回走了数遍,终于在一个不起眼处得门而入,毫无疑问,又引你的差评。

出来后,去邻近的另一Museum,为的,是其中的ice cream,可惜,未到供应时间。菜单上的午餐让人兴趣乏乏,于是点了咖啡、茶、croissantcookie,后者得你称赞,心里松了一口气,仿佛是自己取悦到你一般。边吃边聊,不小心提及你家的困境,亏着及时刹车,总算有惊无险吃完一顿下午茶。本打算晃完再去品尝ice cream的,谁知去了一趟卫生间彻底败了你的兴。我自己站在那盯着DNA分子结构想着你出神,也忘了那茬。

风急雨骤,沿河岸走去city hall,你的伞,不堪风的呼啸,残了一角。经过行吟诗人的雕像,听你讲故事,和你别离后想要去浪迹天涯的念头再度闪过,只可惜,城市动物的我,既缺少谋生的技能,又会计较着住宿条件不能随遇而安。

进了市政厅,要等下一批tour guide,等待过程,我边听音乐边偷觑你的举止,就觉得什么都好,特别是那种心安的感觉,象漂泊很久的游子终于回到了家。你可知:为你,我也愿抛弃一切奔赴天之涯海之角。导游开始,因着耳朵不好使,挤在一群人前听解说,观赏建筑,近距离观察,就觉得这个北国姑娘气质好,言行举止温柔优雅,人胜风景。你欣赏的,则是她那一点点羞涩又不失热情的神态。参观结束后,经过小店,鲜少买旅游纪念品的我买了你推荐的手信。

走回T-Center,想找一家餐厅,为你接风洗尘。虽已来过无数次,自己还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吃过西餐,此时就恨经验不足,忐忑着既怕浪费时间又怕选择出错。在步行街一侧支道上看见一家steak house,以你的城市命名,“恋名”情结作祟,没啥犹豫就走进去了。喜欢吃鱼的你为迁就我故,点了一份羊排和牛排,配上红酒和茶。等侯时,我暗暗希望佳肴美酒能满足你挑剔的味蕾,主菜上来,才发现两人远远低估正餐的份量,细嚼慢咽,吃了很久,才勉强消灭一半。消磨良久,饭店早人满为患,结帐走进雨幕,天寒如秋,看着衣衫单薄的你,散步应该不是一个好主意,于是折返旅店。洗漱完毕,窝在床上用电脑看演唱会,还分享了一趟Youtube音乐发现之旅。满足的叹气,若是夜夜如此,夫复何求?!

第二夜,睡觉时已稍有亲密接触,牵着手,百感交集。流光里的千头万绪,如雨雪,湿润了记忆。失而复得的此刻,有若初霁的天空,惊见彩虹的美丽。原来,不管怎样,无论如何,我还是舍不得你、离不开你、放不下你。我问自己:我梦既碎,可不可以,成全你的梦?!希望这一次,是个好的开端。希望自己,能克己复礼。希望,能够补偿你。

夜色里坦白早上眼神漂移的真正原因,容易得多。断续的聊,睡得也断续。窗外,风声、雨声交织,让人叹息天公不作美。你说要打倒算盘,我只是不甘心。这样的机会,不会再有,总奢求一份完美可以填满今后空虚无望的人生。

你穿的羊毛开衫,为素日里线条硬朗的你平添一份柔和温婉的韵味,我的视线,有点移不开。掂着你昨日的抱怨,散漫地陪着你吃完早饭,由着你规划路线,看着你埋首专注的样子,感受着这本该属于别人的幸福,心里嫉妒的魔鬼,又开始叫嚣,多么希望时间就此静止,多么希望能与你地老天荒。

此行锁定D岛的Vasa Museum,已近正午,地铁里,睡眠不足的你有点晕车,紧紧牵着你怕你摔倒。倒车时,你提到马拉松,我一脸茫然,不知所出何来。直到走在城市里最美的街上,看见警车开道,后面则是背心短裤的马拉松队员,才知你的眼观四面有多厉害。看着你得意得显摆自己遇见小概率事件的高概率,心里的宠爱层层叠叠,很想把你捧在手心好好呵护。

到了岛上,乍一走进Museum,就被海盗船的巨大雄伟震撼住。上下七层,消磨了近半个下午。然后就走去Museum里的饭店吃饭,点了著名的肉圆,果然不负你望。吃完,你去买了早已想好的手信,然后再去Nordiac Museum。民俗的回顾,吸引力没海盗船那么大。草草看完,决定再游岛的纵深处的open museum,号称是世界上第一个,占地极广。可惜疾风骤雨,没多久就冻得我们打了退堂鼓。最甜蜜的,是收到你送的一朵小花。你总是能于不经意间,给我惊喜,有时,却又“笨笨”得不懂知情识趣。凝视着你,我多想能掌握你的每一丝脉动,懂得你的每一缕情思;我多想,曾经以为拥有过的“心有灵犀不点也通”是真实存在过也会永恒存在的;我多想,能变得更好,让你依赖被你需要;我多想,时空造成的隔阂,文字给彼此的伤害,能一笔勾销;我多想,沧海还未变成桑田,人生还只若初见......

坐车回去路上,你在地铁站口的burger king,突然冷得直发抖。想要抱你取暖,面对三三两两的人群,还是腼腆伸不出手。进店温暖许久,你才终于缓和下来。彼时,只恨自己放不开。在地铁站台,终于咬牙伸出手去,想要从背后环绕你,却被你婉拒。自己心思不正,自然不敢理直气壮的坚持,惟放弃而已。愚蠢若我,竟没想到脱下自己的外套给你。

及至回去,只想喝碗热气腾腾的粉丝汤。于是去超市买了菠菜和水果,在房间里烧了方便粉丝,一顿简餐,算是你第三夜的晚餐。你在身边看着,让我有点紧张;你的客气,让我有点难过,殊不知,能为你服务,是我无上的荣幸,愿只愿,能为你日日洗手做羹汤。洗漱完毕,早早钻进温柔乡,相拥着,特别踏实安心,疲惫袭来,神思涣散,对你的问题答非所问的,很快就找周公去了,也不知,你睡了没有,睡了多久。

第三日晨,醒来发现自己蜷在你怀里,留恋着不愿起床,磨磨蹭蹭,直到你被太阳拨开眼帘,才不情不愿地起来。天空依然乌云密布,还是决定坐船体验一下。一个小时,走马观花。下了船,准备再去D岛走走,指错路的我,阴差阳错和你去了National Museum,看了现代画展。在谈论人的微表情时,因为脱口而出的一句无心之语,勾起你二十年前的感伤,你郁闷了一小会,我忐忑了一大会。你虽然大度的在说定的deadline时放下,我还是想要make up to you。给你耳机线让你打结,你终是不信我的能力也不忍损我东西。一筹莫展的我硬着头皮答应照照片,果然让你雀跃。鼻子不是不酸楚的,心里不是不感动的,我何德何能,得你垂怜至此?!恨只恨自己腹中草莽,呆板无趣,与你有缘无分, 不能让你需要我依赖我爱恋我象我对你、你对他一样。原来以为是时间不够、时机不对,后来才知道,还是人的缘故。这样的认知,多么的残忍,多么的绝望。我爱,我该谢你还是恨你,逼我直面这样的认知呢?看着对面的你,我甩甩头,拒绝再被感伤疼痛绝望俘虏,只想要抓住和你在一起的每一秒,好好享受当下。那将是以后漫漫长夜温暖我的所有。爱你,我情愿这样卑微着;为你,我愿一直低到尘埃里去。若你是劫,我愿焚身以火。

巧的是,从咖啡馆出来,空气中,满是绿草的清新味,天际,居然有道彩虹。你抓拍了我与彩虹的合影,一笔债总算结清。然后就在岛上散步,雨,骤止又下;雨丝和愁绪齐飞。走、走、走,离愁越走越浓,话越走越少,我放了音乐,让词曲填充缓和情绪。走到7点,坐车出岛,再去好评甚多的photo museum,顺便在那推荐的饭馆里吃顿为你送行的大餐。浏览完上下两层的照片展,拾级而上,迎面而来的是几面大窗,将城市的天际线,定格成美丽照片。就那么被这样的景色抓住了呼吸,不由自主的回头找你来看。你去找座,我去买吃的,可惜咖啡时间已过,又不提供晚餐,只得和你两人坐在窗边,静静观赏了一会才离开。时间已晚,河边停驻的游艇改装的饭店和酒吧,人烟稀少,直接pass掉。

又回到步行街觅食,找到另一家steak house。这次吸取之前经验教训,点了BBQ RibsCzsar Salad。等的时候,你的胃又疼了,我很后悔没控制好吃饭时间,急急的想找waitress上点面包片充饥,被你制止。主食千呼万唤始出来,我再度被量震住,还好骨头多,就着红酒,居然勉强吃完。你在对面,时而细致地为我搭配点色拉,时而讲些旧日儿时趣事撩拨我的笑意,感受着你的体贴用心,注视着眉飞色舞的你,心里的爱意和温柔一点点浮泛开来,满满的,溢到外面。酒不醉人人自醉。酒量不小的我,居然有点微醺,醉眼朦胧的,羞怯褪去,视线一直不舍得离开你。

地铁上,想着行将的天各一方,伤感迅疾得征服了我,侧头看着摇摇晃晃的窗外风景,一句话都不想说。回去,趁你洗漱,迅速扫一眼三日未开的邮箱,几百封信静静躺在那,催我回复。不想浪费一分一秒与你相处的时间,关机,为你吹发。发丝缠绕指间,流连忘返,只想生生世世能与你如此缠绕。

与你相拥躺在床上,静静感受离殇。你要求我说点话,想想你为我做的一切,我又怎忍拒绝?硬着头皮,絮絮自己的工作和读书笔记际遇,只想驱你感伤,没料到,最后你还是落泪了。想为你拭泪,手又被你紧紧扣住,我无力也不愿挣脱。这一夜,几乎无眠。有的,没的,说了一些话,更多的,只是紧紧的拥抱。眼睁睁看着天色泛白,眼睁睁看着时针指向终点,狠狠地抱着你,恨不得揉你进骨头,心潮起伏得厉害,真想不管不顾。可是前车之鉴,想到你曾经的形销骨立,我又怎能允许自己任性?!狠狠咬牙,推开你,三天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就此画上句点。

下午送你走,被离情掌控的我们,都说不出什么话来。这一别,又不知几时再见?!

爱你,始终在心口难开。

晚上,躺在满满的都是你的身影的房间,怀中空虚的我,抱着你的枕头,闻着你残存的气息,祈求着你能入我梦来。幽幽睡去前,不知没有你的明日乃至将来,该如何继续。

三日四夜,谢谢你给我的幸福。

是以记。

2012年5月30日星期三

飘洋过海来看我

千山万水的奔赴,主次目的早已颠倒,从约定好的那一刻起。

日影飞去,漫长的等待,终于快到尽头。说不期盼,是欺己;说不兴奋,是欺人;说不惶恐,更是自欺欺人。36天,864小时,51840分钟,3110400秒;惴惴的心情,隐隐的雀跃,反复的思量,若果没有超负荷的工作压缩这等待的108个秋,我不知道,该如何敖过来?!

明天,你就要飘洋过海来看我了。明天,就可以看到心心念念的你了。没想到,当年隔着电话线放给你听的我的心愿,到头来由你演绎成真。在做出来很多选择已然无法回返的今天,在梦想被狠狠击碎之后,依然是这般奇情的你啊,再一次,成全了我的卑微念想。我呢?能否将递给过你又绝然折断的橄榄枝,如你所愿般接续好,并且恒绿常新呢?我又该,如何拾掇好这芜杂的情绪,给彼此一个独一无二呢?

2012年5月5日星期六

山长水阔何处问

一周不得眠,克制着不打电话寻求帮助,靠了两片安眠药,才有两夜昏昏沉沉的黑甜乡驻留,膨胀欲裂的头痛稍事缓解。

从飞机落地始,到今日,过了一个又一个期待点,你一反常态的安静。是不是,身体又开始进入衰弱的周期呢?心焦难耐,想要去网上搜寻足迹的欲望开始蔓延,要一再念及之前的“誓言”,才算生生忍住了手指的敲击。

无数排列组合的比较后,航空公司、行程、差旅申请、批复、机票、旅馆,终于一一确定,呕心到想吐的感觉慢慢消褪。无怪乎有学者洋洋洒洒能写出一本书的厚度,只为了说明less is more。有时候,没有选择反而是一种blessing罢。而渺小的我啊,总想挣扎着做出自己的选择,在可掌控的范围内。

你所不知道的这些个夜晚呵,往事千头百绪的纠缠,失眠的我,五味杂陈的怅然着、寂寥着、思念着、遥想着、压抑着。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喃喃地重复着,将自己驱策到疯狂的边缘。人们总说:时间是良药,让你难过的事,有一天你一定会笑着说出来;让你难忘的人,有一天你一定会云淡风轻的迎面说声hi。可是,也有四年了罢?为什么我还没有被治愈呢?是这良药的药效还不够嘛?

想象不出到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又该持何种立场,言行怎样才算有度,决定还是顺其自然罢。去年年底的那次相聚及其后雪崩式的反应,已然告诉我:情感的来去,自有它清晰的脉络,我们谁都无力抗拒。

夜阑人静,封锁在心头的那一刻时光,每每跃然眼前,却只能成为我一个人的秘密。你曾说过的四十大限,快来了,也不知一向能一言成谶的你,这一次是否也能准确预言?真的给我一个fresh start,我愿意嘛?我多想,一生只为你一人绽放。我又想,挽着一个亲密爱人,走到你面前,坦荡荡直视你的眼睛,从此无拘无束地与你做天长地久的朋友。象如今,只能在safe zone里论书评影的,心里其实孤独寂寞憋闷委屈得想要呐喊尖叫。

天涯之大,心无所安。相思成瘾,尺素难寄。

2012年5月1日星期二

《我读》之片光只影


作为《开卷八分钟》的衍生品《我读》,自2010年1月于争议中面世,两年间,系列之4也已在坊间流传,受欢迎程度,不言而喻。为什么?

窃以为,梁道长在讲《The Shallows》一书时,对成因已歪打正着有所触及:互联网影响我们的大脑结构,使人类不再习惯深度思考,而逐渐流于浅薄。相信是凡网络爬虫,都会或隐或显得注意到自己很难再捺着性子去啃读一本厚部头的书,注意力在网页之间的游移,也使人很难再长时间专注一事一物一书一人。于是,象《我读》这样小而精简、广而博杂、所耗阅读时间不读,毋需深度思考、却又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一览群书概要的“二手”货,自然而然契合了现如今“数字原住民”的需要,大行其道不足为怪也。

既然提到了“Digital Native",就很难绕开”数字时代“带来的变化、挑战、新的生活规律,除了去了解、思考和适应,人类社会也别无它选。摧枯拉朽的互联网带来无数问题,此书也略有涉及一二。

其一是人类言行举止的存档、追溯,过去与现在的分野,竟也如此有趣:在前数字时代,人类的档案,是一种需要刻意保存才能留下来的东西;而数字原住民在网上的蛛丝马迹,则需要特别小心才能不被保留下来。你可以有无数的身份标识和id,但要来去无痕、变身乃至告别过去从头再来,难如登天。

其二是电子媒介的版权难题:纸质媒介盛行时的版权法,已经远远跟不上数字时代的脚步了。譬如,读书兴起,好言者评论该书时,若大量引述书中原文,再把它们结构成一篇完整的、有逻辑的文章,算不算侵犯作者的版权呢?又譬如,如我等记忆有所不逮之辈,想借助”烂笔头“来记取书中的吉光片羽,寻互联网一小小角落,留下自己的“雪泥鸿爪”,算不算剽窃抄袭呢?梁道长引介了斯坦福法学教授Lawrence Lessig给读者诸君认识,他通过将经济活动区分为“商品经济”和“分享经济”给出了他自己的见解:混杂现有的文化产品,并将它们改造成一个新事物,是为了分享,是Remix,自有它的意义所在。及此,一直以来每每写读书笔记时徘徊我心头的道德罪疚感,总算稍得解脱。虽非原创,虽是鹦鹉学舌,也总算勉强搭上混搭文化之边了。只要志不在谋利,应该与诉讼之纷扰能够保持安全距离罢?!

其它感兴趣的,不多也不少:

《伟大的失败者》一文,用人类遗传基因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另有其人之故事,说明了成功人物往往只是比较狡猾冷酷兼且心狠手辣罢了。

Ocean feeling,是弗洛伊德从罗曼·罗兰处借用来形容一种人类的感受的:面对大自然的浩瀚无垠,即便是无神论者,也能感受到一种超乎个人事务之外的存在,对无限的接近,和有限生命之外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与震撼。

对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第七集的败笔之评,再次引入了主动选择与命运天定的孰优孰劣之争:如果所有的一切不是经过矛盾的主动选择而获得,这个人物不算是真正成长过。

2012年4月22日星期日

路上书

偷用了刚刚看到的蒋勋新书名,因为帖子内容或多或少与行程和书有关罢,且人懒又笨,于是行“顺手牵羊”之实。

天气终于转暖,人们大概禁不住无边春色的诱惑,都蠢蠢欲动地奔波在路上享受生活去了。是故,这次机票尤其难订,不得已,只能转道帝都。

选的,还是多年来常宿的那家。check in完了,才想起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漏了考虑。物是人非的几年后,情何以堪?房间里自然不能待了,又不愿联系旧人,于是起意按图索骥,去找网上号称的“文化地标”。

反正时间多得谋杀不掉,决定尝试一下地铁。孰料,心头日日萦绕的名字赫然在目。怔怔得看着指示牌良久,可惜不能开向你,否则,我定然不顾一切欣然而上。

寻寻觅觅,找到了目的地。数年冬眠,一个大型商区已经从无到有,名扬帝都。光是看看路旁两侧所停车辆,此地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中国速度,难怪要让人咋舌。

空空如也的胃开始痛了,必须吃点东西,否则后面的辰光有得受。于是先在餐饮区转转,没有小吃店,快餐店也踪影全无。看上去色香俱全的店铺,都是三两成群进去的。逡巡一圈,胃疼不等人,决定硬着头皮去吃麻辣香锅,提振一下食欲。结果再次证明自己就是个银样蜡枪头,麻到后来,几难入口,要不是昨夜刚刚和你就浪费与节约吐了点口水,就打算放弃走人了,最后不得不用白开水冲洗才勉强吃完。

喝冰可乐的渴望空前高涨,可惜一路寻到“单向街”,也不能一尝所愿。书店很小,上下两层,楼上正搞作者新书发布会,人头济济,还有媒体的长枪大炮助阵。稍稍听了会,觉得一般,倒是台上与作者对话的美女,挺养眼,不知是何方神圣,还是纯属花瓶?楼梯一侧挂满明信片和留言,边看边下楼,的确如警示的有点风险。楼下的书类型不少,可惜大部分都塑封了,不能随意翻阅,感觉小家子气得很。墙角一侧,摆满各式小玩意和精致到让人爱不释手的笔记本,看得出在学诚品,只是单薄得不是一点点。

出去后又转了转,没去成塞纳河畔的左岸,倒在这蓝色港湾的左岸里稍事停留。建筑有类似的欧洲风情,只是少了时光累积起的优雅。

时间尚早,挺害怕回到四壁环伺的房间被往事挤压,被感伤侵袭,听寂寞唱歌,于是在马路上暴走,直到精疲力竭。

早晨接到电话,强压心痛,若无其事与你闲聊。飞机上,读Marshall Mcluhan的《理解媒介》,不知是不是属于“20世纪为数不多的重要思想著作之一”之故,啃得很慢,汪洋恣肆的思想,消化起来挺困难的,几欲放弃,还好旅途漫长,没其它选择,于是一点点啃。临近目的地,看到一段话,发现“对号入座”的老毛病又犯了——“对宇宙的冷漠可以培养对细枝末节和专门任务的强烈关注,这正是西方人独特的力量所在。专门化的人不犯小错,然而他走向的目标却是绝大多谬误。”——若以此逻辑思考下去,你我对周边世界/人群的热情与冷漠之差,不正导致了你我之间对细节关注的差别以及目标的走向不同吗?!

出了机场,春寒料峭,车窗外,雨丝横斜,象我此刻的心情,怎一个“乱”字了得。


2012年4月16日星期一

成败岂可论英雄?—— 《The Drunkard's Walk》

所谓醉汉的脚步,是一个用来描述随机运动的数学术语。作者Leonard Mlodinow以此命名其书,是给读者一个直观冲击: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如同宿醉者的脚步一般难以预测。写作此书,也是为了在研究随机性的学术圈和普罗大众之间搭起一座桥梁,那些被学术精英们用来研究和理解醉汉的脚步的工具,也可以被运用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去,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世事万象,并做出更深刻的理解和诠释。

古希腊人是以现代数学发明人的面貌出现的,但是为什么他们没能发展出概率理论呢?原因之一在于他们相信未来是按神的旨意而发展的,因此,通过理解随机性来寻找答案就是多此一举;另一个原因,在于他们执着于通过逻辑和公理证明而得的绝对真理,对不确定性却大摇其头。有趣的是,对数学不屑一顾的罗马人,注重实用,由此看到了理解概率的价值。”偶然性正是生活之向导“这一警言来自罗马政治家西塞罗也就不足为怪,而概率一词的词源Probabilis就是他在随机性领域留下的主要遗产.

由于赌博的需要,意大利的Gerolamo Cardano成为系统化研究随机性的第一人, 他所发明的样本空间定律,来自于他对随机性之作用机制的洞察,为后世对不确定性进行数学描述提供了基础。在此领域继往开来的,是伽利略,但他研究概率论实是应赞助人Tuscany大公的要求,为其解决在赌博中遇到的困惑——“点数问题”,因此有点不情不愿。而法国数学家Blaise Pascal,则因身体不恙,听从医生嘱咐在赌博中放松,偶然之间,为随机性领域研究做出俩大奠基性贡献:
其一是帕斯卡三角形(Pascal triangle),正可用来解决困扰Tuscany大公的点数问题 (the problem of points)。虽然其核心的计算方法早于1050年就由中国数学家贾宪所发现,并在1303年由朱世杰发表于他的《四元玉鉴》中,但留名概率论史的,还是将其发扬光大的帕斯卡。
其二则是他的数学期望(mathematical expectation)概念:是皈依上帝后的帕斯卡用来分析遵从上帝律法的利弊方法,后世则利用这被称为帕斯卡的赌注(Pascal wager)的论证确立了博弈论中关于最优策略的定量研究。

到处,作者笔锋一转,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概率不可知,人们是否可以从观察结果推论出事件的隐含概率?伯努利的”黄金定理“又称为”大数定律“肯定了这一答案。给定一个可容忍的误差范围,给定一个可接受的不确定度,大量观察的结果总能反映隐含的概率。在现实生活中对实际并不够多的数量误用大数定律,则被戏称为“小数定律”。由此,统计学粉墨登场。

概率和统计的基本区别在于:概率是基于给定的事件概率做出预测;而统计(该词词源来自于德语单词statistik)则是基于观察的数据推论出隐含的事件概率。两者的连接点,就是所有数学和科学学科中最重要的钟形曲线。揭示钟形曲线重要性的三个人分别是Abraham de Moivre; Carl Friedrich Gauss(高斯)和Laprice(拉普拉斯),集三代学者的努力,揭示了不确定性的测量中产生的随机误差,总是遵循正态分布的规律。时至今日,中心极限定理(大数量独立随机因素总和之取值为任意给定值的概率,服从正态分布)和大数定律成为了随机性理论中最为著名的两个结果。

统计学的奠基人是16世纪的英国商人John Graunt和其朋友William Petty (也被视为古典经济学的先驱)。Graunt是通过对伦敦市长编撰的每周一期的“死亡表”研究中认识到统计数据能使我们洞察到那个产生数据的系统。社会学数据常常服从正态分布,而生命的混沌,也似乎总形成可量化可预测的模式。随机性的模式是如此值得信赖,以至于在某些社会学数据中,对该模式的违背,可作为指证坏事的证据。趣闻轶事之一,就是法国数学家Jules-Henri-Poincare曾用此法逮到了一个欺骗顾客的面包师。而今,统计侦察术逐渐流行,并创造了一个称为法律经济学的新领域。

将统计学思想引入生物学的,是达尔文的大表兄——Francis Galton。高尔顿在遗传方面进行的研究,导致了现代统计学两个核心数学概念的发现:
1)回归均值
2)相关系数(描述类似关系的一致性的数学指标)

统计物理学的创建者,则是James Clark Maxwell (麦克斯韦), Ludwig Boltzmanm (波尔兹曼); 他们运用概率与统计的数学思想,来解释构成流体的原子之运动是如何造就流体性质的。真正使此理论被广泛接受并由此成为大多数现代技术的基础的,是不世出的天才爱因斯坦。在他的分析中,正态分布再次扮演了核心角色,而醉汉脚步的痕迹,也在各研究领域被发现研究。

最后,作者指出人类的天性是在各种现象间寻找有意义的联系和可识别的模式,但有时,我们所追寻的不过是海市蜃楼般的幻影。诚如作者通篇努力想要揭示的,人类要理解随机性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最大的挑战恰恰来自于大脑的构造。随机模式之所以能愚弄人,随机事件之所以会被错误解释,也是因为人们在自觉掌握控制权的需要与认识随机性的能力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冲突。

“世事难料”、“事后诸葛”等谚语,其实已经包含了关于随机性、偶然性的智慧。相信读完此书,“成败不可论英雄”,也该渐渐深入人心。

2012年4月6日星期五

Mould Your Characters ——《伦理学与生活》

利用这个长假,读完了这本伦理学入门教科书《伦理学与生活》。

此书能不断修订再版至第9版,风行程度可见一斑。书底荐语“博古通今、知行合一、译文上乘”是我难得一见的名符其实。近年来,自己亦读了不少哲学类书籍,此书堪称个中翘楚。作者兼采中西精华,将零散在各书籍流派、不同哲学道德体系的理论做了系统的阐述、分析、甄别、对比、批判和总结。曾经的囫囵吞枣,不甚了了,经过如此有脉络的梳理,融汇贯通成一个系统。为此,此次读书笔记,特以思维导图工具制之。




析各家之长评各家之短后,作者试图确立起自己的道德体系,力求做到“以理性为基础而不冷漠无情;具有逻辑一贯性又非僵化不变;既具有普遍性,有能实际运用于特定的个人和境遇;便于讲授和传播;还能有效地解决人们之间、责任之间和义务之间的冲突”。为此,他选取了五大基本原则:

  1. 生命价值原则:主张人应尊重生命并接受死亡
  2. 善良(正当)原则:主张人民应扬善抑恶
  3. 公正(公平)原则:主张应公平合理地分配好处和坏处
  4. 诚实原则:诚信乃人际关系之本
  5. 个人自由原则:人作为具有独特差异性的个人,在前四条基本原则的架构内,有选择的自由

为作甄别,特名为“人道主义伦理学”。并于体系确立之后,不断运用这五条原则在各种道德现场分析评述现实案例,检验其是否行之有效,现身说法知行合一。尽管,他所举的各个案例,在我看来,道德价值判断相当清楚明了,谈不上是令人左右为难、举步维艰的道德困境。

我问自己,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本该是对既定的道德体系身体力行已久,却为何又如同乳臭未干之黄口小儿,对道德伦理体系充满了好奇、探究和疑问?我想,既是补多年以前的课,也是为生活中知行的偏差、对道德伦理的疑惑及各种感性认识寻找理性的答案吧。

结文时,脑海中不由浮现很久以前看见过的一段话:“Guard your thoughts, they become words. Choose your words, they become actions. Understand your actions, they become habits. Study your habits, they mould your characters, it will be your fate.”

2012年4月1日星期日

远书(三十)

因为假日的调换,晨起错过你的三次呼叫。同事已陆续休假,以为今天可以空闲点,孰料轮轴转的会议,忙到精疲力竭,七个半钟头没喝上一口水。最闹心的还是内耗,内忧外患,内外交困,苦的是最终负责的我,眼看deadline愈来愈近,情况也愈发糟糕。

躺在床上,脑神经绷得紧紧的,一直不能松弛。连续几周不能安眠,为你。这周开始也难得为工作。睡前一杯红酒早已毫无效用,那夜终于“投降”,尝试你寄来的安眠药,不知是累极还是药效之缘故,总算睡了一个囫囵觉。还有一次,半夜三更,终于放弃挣扎,给你打了电话,虽然吓了你一身冷汗,虽然没说两句,挂了电话的我,倒是盹了一下。

辗转反侧到午夜2点,脑子里象上了发条高速旋转到要脱轨的机器,涨到开裂,如果过劳猝死也就算了,怕只怕没死却废了。突然惊恐起来。于是故伎重演,向你“求救”,哪怕什么都不说,相信你的声音也是一种宽慰。你看,似乎一直是我需要你多过你需要我呢。

电话通了,似乎你为了父母和孩子的事也不在状况,我遂打消了“诉苦”的念头,稍许问了几句,又不宜给建议,又嘴拙,于是匆匆挂断。

果然不出所料,虽然不是预设中的对话,还是起了作用。之后啥时入眠的,竟也恍然不知。早上醒得很早,又开始烦恼项目的事,后来决定不如上班干点实事。于是,昨晚最后一个离开公司,今早第一个到达公司。而明天,就是长假的开始。公司,早已弥漫懒散的气氛。

一贯懒惰到极点的我,居然就这样成为一个工作狂。若是早了若干年,我该爬到“金字塔”的哪一级了呢?

2012年3月26日星期一

爱在感觉消失时——《Perfect Sense》

英剧,尤其是带了点黑色系的警世英剧,总能看得我脊背发凉,毛骨悚然。譬如Black Mirror, 譬如此剧。

末世灾难片,好莱坞总喜欢塑造一两个末世英雄,看之前,哪怕没有剧透,身为观众,也能将结局猜个八九不离十,享受的,无非是过程中肾上腺激素的分泌,大团圆后的放松,却总有一种空虚挥之不去。内敛的、有文化的、爱和老美别苗头的英国人,当然看不上这肤浅的套路,他偏要重口味、他偏要残缺、他偏要人不能胜天,让你在痛里、在遗憾中品咂出一丝丝味来...

常态下的爱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漫长合奏;瘟疫疾病时的爱情,则是舞台上风云诡谲的悲喜剧。万变不离其宗的,还是拥有与失去。总是要失去,才知道拥有的可贵。譬如爱、譬如健康、譬如感觉。这世上,能在拥有时珍惜感恩的智者,又有几何?

这一次,他们失去的,是感觉;他们拥有的,是爱。此消彼长,爱在感觉消失时......

如果给你做选择题,嗅觉、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你又愿以怎样的顺序一一失去呢?失去前,有没有预警信号呢?失去后,你又如何live with,又如何move on呢?

影片的设定,首先是嗅觉的消失。嗅觉与记忆相通。在巨大的悲痛来袭后,人们不再有嗅觉,以及与之相连的an ocean of past images. 但是,习惯之后的人们。Life goes on.

接着,是恐慌敲响警钟,在饥饿感袭击后,味觉也不复存在。平静后的人们,找到了其它的替代。Life goes on.

然后是愤怒、狂躁、仇恨盛行,发泄后的人们,发现世界安静了,所有的声音,动听悦耳的,暴烈刺耳的,都消失了。那一刻,人们开始专注于自己还拥有的。Life goes on.

一而再的失去,人们开始Prepare for the worst, hope for the best. 漫漫黑夜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如期而至。庆幸雀跃的人们,渴望拥抱家人,渴望给予温暖、理解、接受、宽恕和爱,于是分开的爱人奔走着,在不知道世界何时变黑暗前先与爱人紧紧相拥。

"It's dark now, but they feel each other's breath, and they know all they need to know, they kiss, and they feel each other's tears on their cheeks. And if there had been anybody left to see them, then they would look like normal lovers, caressing each other's faces, bodies close together, eyes closed, oblivious to the world around them, because that is how life goes on. Like that."

You see, Life still goes on.

在一切感觉消失前,让我们好好相爱!

2012年3月24日星期六

思之趣 —— 《一转念》

习焉不察的社会现象,转念一想,总能用经济学来解释,而且解释得头头是道、趣味盎然。书山此径,兰小欢前可视“古人”,后可见来者,唯其旁征博引之文献功底、举重若轻之叙事文风、行云流水之生花文笔、引文注释之严谨认真,可谓西学中用之中国学者中佼佼者也。假以时日,以《魔鬼经济学》、《卧底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等通俗经济学读物红遍全球的Steven LevittTim HarvardRobert Frank等先行者指日可追。

此书由各短文集结成册,文章虽小,信息量大;道理虽深,说理脉络清晰简单明了;文后小注,数据、事例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一清二楚,而且为读者的延伸阅读,指点了途径。

书中每一篇都值得读,有些是已知的重复,有些还是颇让孤陋寡闻的我“眼前一亮”。

譬如欧洲中世纪的witch hunt运动。我所知的一贯是从性别歧视、宗教迫害角度进行的分析阐述批判。这是第一次知道还有“生存资源”匮乏的经济选择之原因。在气候极端、天灾面前,人祸必兴,而率先被牺牲舍弃掉的,往往是老弱病残孤寡者。是以女巫迫害,不足为奇。

又譬如采茶业和水果生产业女婴存活率的对比数据,说明了女性生存状况的改善,是与生产能力及优势的提高息息相关的。说“未来是女人”的,诚可信也。

再譬如关于性别差异引发的争吵。我没看过一度风行的两性书籍《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但我一直知道男女视角不一,对同一事件的解读可以迥异,感受可以天差地别。但视角怎么不一,解读为何不同,一直和兰小欢一样,属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讲不清。直到读了他的推介,才知早有学者为此总结过了,简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男性思考和对话,第一视角是上下高低的等级观;女性思考和对话,则采用了远近亲疏的平行观为第一视角。是故争吵不断,冲突不息啊。

更新鲜的说法是:仇恨也是一个市场,有人需求,有人供给。而专制的政治环境更易培育仇恨,原因有三:一是教育被用做根植偏见的工具;二是信息流通不畅,为谣言和仇恨的生长提供了土壤;三是权力,上层有政治动机培育仇恨巩固权力,下层普罗大众则抓住这偶然被施予的权力来清算宿怨或谋取私利。转念一想,很多运动可以对号入座也。

用经济学分析和思考问题,最困难的,就是在探察”为什么“的过程中,一定要时时刻刻地记得别将价值判断和客观分析混为一谈。这对从小在重道德轻智识、重填鸭似灌输轻批判性思考教育下长大的我们,的确有难度。尤其想到将有些本该充满感情温情的东西,放在手术台上,被“冷冰冰”的经济学手术刀深入腠理的解剖,事先真要有点心理建设不可。但真能耐心、细心、诚心,拨开重重迷雾,以数据说话,我们还是能看见那只“看不见的手”挥舞过的痕迹。

有利器,就有思考之趣。

2012年3月19日星期一

Sad Soul

不阴不雨的周末早晨,黯黯生天际。久盼不至的,除了阳光,还有铃声。夜夜不能眠,竟也清醒无比。挣扎着起床,人空虚得不知如何是好。所幸,Adele在伦敦Royal Albert Hall的这场现场演唱会,拯救了我。光阴,似乎有了一点重量,不再是难以承受的轻。

很久没有这样沉静地听一场演唱会、耐心地接受一个新歌手了。她极富穿透力的声音,情深款款的演绎,多年后以释然的心态讲彼时的情伤,虽然Fxxx不绝于耳,那口伦敦腔,听来还是倍觉亲切。忧郁的音符中,sad soul们不由地靠近、再靠近,只为那一点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惜与温暖。忧伤,丝丝缕缕从自己的记忆里渗透,在别人的故事里蔓延。心上的人,一样的不思量,亦难忘。

先是Someone like you, 后来是Don't you remember, 再后来是 I can't make you love me,最后是这首Chasing Pavements将我的情绪推至极点。

I've made up my mind,
No need to think it over,
If i'm wrong I am right,
No need to look no further,
This ain't lust,
I know this is love.

But if I tell the world,
I'll never say enough,
Cause it was not said to you,
And that's exactly what I need to do,
If I'm in love with you,

Should i give up,
Or should i just keep chasing pavements?
Even if it leads nowhere,
Or would it be a waste?
Even If i knew my place should i leave it there?
Should i give up,
Or should i just keep chasing pavements?
Even if it leads nowhere

I'd build myself up,
And fly around in circles,
Wait then as my heart drops,
and my back begins to tingle
finally could this be it

Should i give up,
Or should i just keep chasing pavements?
Even if it leads nowhere,
Or would it be a waste?
Even If i knew my place should i leave it there?
Should i give up,
Or should i just keep chasing pavements?
Even if it leads nowhere

2012年3月13日星期二

远书(二十九)

疲惫到极点的身体,终于给了我颜色瞧瞧。飞机上,上吐下泻,此外就是昏昏沉沉的睡。到了家,打点起精神整理行李,洗漱停当,破天荒去了川菜馆,希望那火辣辣的味道能压下口腔、胃里浮泛着的恶心。

电话里,你又问我是否收到“巴黎游记”,想来人算不如天算,你时间掐太准,反而事与愿违错过了陪我度过漫长的候机时间的可能,我直到彼时才有机会收信。闲聊时,一向贪恋你的文字的我就迫不及待的草览起来。孰料,仿如一颗深水炸弹,扔进了你我“艰难”维持的脆弱平静里,当时我就失声了,既听不见你的问话,又不知如何应对心里的滔天巨浪。

事后分析,你我对所谓“Documentation”的不同解读是主因。我以为是你行前所做research的汇总,是类似于travel guide的各种tips,即便那样,我尚且踌躇不已,又不忍拂你好意,没敢据实告知;没料到居然是带了personal touch的回顾。一家三口的融融泄泄,跃然纸上;欢声笑语,从字里行间鲜活响亮起来,淹没你在电话里的絮叨声;模糊了的双眼,也只看得见你们仨相携相伴的幸福画面。

对话,无以为继。

你又在那apologize了,我怎么能接受呢?你本来无错,又何必道歉?!错的,还是我!为什么,不能隐藏好不应该有的情绪呢?

一夜无眠。

Nevertheless, There is a silver lining: 你的生活状态,远比我设想的要好。我沉沉负疚的心,总算可以喘一口气。

2012年3月9日星期五

远书(二十八)

明天又要离开这个安逸舒适的国度。

室外的寒风料峭和室内的温暖如春形成强烈的反差,一如这周如释重负却又怅然若失的矛盾心情。无以排解,只能不分日夜地埋头工作。照镜子时,自己都被大大的黑眼圈给吓到,模样丑到不忍目睹,“笨笨”的你居然还要我描述丑在哪里。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外貌协会”的我又怎么愿意让你看到我今非昔比的容颜,哪怕只是停留在你的想象中。我希望你能一直记取我最美的时光。潜意识里,我还是模糊了朋友与爱人的界限。

等你的documentation一直没等到,初始以为你是踌躇在我回复的缓慢,后来知道你是想要掐准时间帮我度过转机的漫长辰光。你不知道的是,即使我收到,也未必会立刻阅读。我怕字里行间晃动的影子、我的想象与彼此的对比,会把我拖拽进深渊。我又不停地拷问自己,既然如此,为何不干脆拒绝,眼不见为净呢?何必要浪费你的时间与一番心意呢?你看,矛盾的是,我又很想follow你的足迹去走一遍青春年少时心中的圣地,哪怕你对此城的评价不高。

想想以前的心态,觉得人真是好笑,总想把最好的留在最恰当的时候,却想不到人生永远没有所谓最恰当的时候,等着等着,若干年,就这么失之交臂了。现在再有机会,也没有那样兴致勃勃寻幽探胜的心态了。这也促使我一直在思考,现在乃至以后,该如何与你相处?已经知道4月左右又会有一次workshop的机会,要不要告知你早作安排呢?

虚掷光阴的这一周,比以往都要寂寞难耐。睡得那么早,也是为了到黑甜乡里忘千愁。可惜,总是要醒来面对。

2012年3月5日星期一

相思成瘾

坐在飞机上,惆怅就开始一点点累积,后悔也开始一点点蚕食理智。浑浑噩噩近二十个小时的颠簸,来到地球的另一端,走进旅店房间,看见灿然无比的阳光洒在宽敞的客厅和并列的双人床时,悔恨懊恼在那一刻攀至高峰。

是我,又浪费了一次珍贵的机会。

在提出那样的建议时,我的态度,有点敷衍,只是为了回避你的邀请。我的心,是犹豫不定的,这样的idea,怎么敢当真呢?

但我的心,每每遇见你,总是失去了控制的。明明没有当真的建议,却悄悄地在心底深处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了。乃至会为了申请签证中犯的小错,提心吊胆了几周,亲自跑了两趟,唯恐被拒签。

拿到了签证,一颗心还没从喉咙口回归原位,就被你那一周走不开的宣称直接扔进了深渊。然后,莫名其妙地订了机票(古怪的行程安排),然后,莫名其妙地说漏了嘴,再然后,人格分裂般地拒绝了你,最后的最后,就是我这样呆怔着站在北国的灿然阳光下,相思成瘾,回溯着事情的过程,想象着另一种可能。

毋庸置疑的,我当然想要见你,想要你来,一周最好,哪怕一天,也想。或者说,是甚于想千百倍的渴望。

我不敢邀请你,更不愿为难你,尤其是在听见你说了走不开以后。连尝试着商量的机会我都直接放弃了,因为怕给你压力。象那一个夏天。

我却又痴心妄想着你自发自觉的调课努力,订的票,于是一头一尾的各延长了一天,为着那万分之一的可能,来自于你的渴望和冲动。却又不敢再前后各延长一天,怕给自己希望,怕自己又一次地坠落。

Freudian Slip, 大概就是用来描述那天电话里我的情形。说漏了嘴后,电话线里是彼此长长的沉默。空气浓稠得一点即燃,我的心怦怦怦跳得好快,虽然“病急乱投医”的转了话题,空气里酝酿着的情绪,依然让我紧张到窒息。是的,很想很想你知道我的用心,又很怕很怕你知道后一系列的反应。

接到你仓促的电话,我被理性掌管着,拒绝了你调课的麻烦。我被感情拘禁着,害怕重复那年夏天给你带去的压力。你很难理解,这样的矛盾与纠结,还是来源于你曾经的“压力”之说。我要的相见,是纯粹地发自于你内心的渴望,而不是来自于我的压力。你获悉我的行程已不是一日两日,如果我不曾在电话里说漏了嘴,你还会有第二天的re-schedule吗?我不敢去求证。这几年来,除了心碎梦断情伤,自信的全然失去,也是副产品之一。

听到你的抱怨,为我类似于“你的补救”的言词,我完全不复记忆。那么小心地隐藏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渴望,那么明白你的无可奈何,我怎么可能,说出那样不当又“残忍”的言辞伤害你呢?你坦诚了你的所思所想,你的现实限制,和你对我的行程安排逻辑上的不了解,除了肯定地告诉你对你的计划安排绝无“补救”的想法时,我只想尽快结束这样的话题。那样错综复杂的心态,那样幽微难言的情绪,岂是一两句能说得清的?即便能,也不愿说,怕徒增伤害与伤感。

夜深人静,想见你的渴望又叫嚣得那么震耳欲聋。精疲力尽地工作一天之后,还要竭尽全力地抵抗“见面”过两天平常日子的强烈诱惑,失眠,也是自然而然地了。

我劝你事已至此就不要再浪费心力与时间后悔,我劝你想不通我的逻辑就把它搁置不再思索。我想过不顾自己的禁忌给你写信说清这看似不通的言行背后的心态种种,我竭力克制着改签的冲动。我唯独劝不了自己不去后悔、不去反复思索和掂量。

北国无雪,阳光灿然,室内温暖如春。

我的心,象这房间一样空。

时间,突然很长。

2012年2月26日星期日

罪与非罪——《洞穴奇案》

一个看似简单明了的洞穴探险案,经过富勒独具匠心的设计、萨伯的“续貂”,演变成一场法理思考的汇聚、碰撞与拷问,纵有各大法官的细致甄别,也难有一锤定音的决断。

围绕着洞穴奇案的这十四份法官判词揭示了我们所生活的多元社会,分歧无处不在,即便连严谨理性的法律也概莫能外。

选择,除了选择,还是选择。人生在世,一切无非都是选择。你可以向智者寻求建议,你可以诉诸法律条文,法律精神,人类常识,道德律令,但最后,决定还得自己做,一如这些法官。不同的思想流派,法学精神,驱策他们做出选择,也导致司法僵局的出现。


为便于比较记忆,我自不量力试图提炼出各法官判词的要义如下,颇有买椟还珠的楚人之呆:

观点一:同情固然促使我们体谅洞穴探险幸存者的处境,法律条文必须得到尊重。有罪判决。


观点二:法律存在的理由停止时,法律也随之停止;其次,法律精神高于法律条文。无罪判决。


观点三:对法律目的的解释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案中的法律疑问也是层出不穷的,支持不同判决的思考既互相制约,又各有荒谬之处。弃权。


观点四:法官既不能以解释的名义混淆法律与道德,也不能以个人的正义观道德感弱化对法律条文的履行。有罪判决。


观点五:法官对法律的运用必须保持必要的弹性,以常识来断案,与人们的情感保持合理一致,确保社会的和谐。无罪判决。


观点六:对立法机关,法律和道德不可或分,但对司法机关,法律和道德必须相互独立。一旦法律经过民主程序得以确立,哪怕它不是理想中的正义,也体现了特定时刻特定民族同意用来统治自己的理想正义,并且为了确保这种同意所达成的诸多妥协。此时,法官若诉诸所谓法律之外的正义,就是在这样一个多元社会中忽略分歧去优待与之正义想法一致的观点,所以,法律不能依个人好恶去解释。此外,法律也无关同情。维持有罪判决。


观点七:没有犯罪意图的故意杀人,他们是为了保存自身而不得不为之的紧急避难,不构成谋杀。此外,无论对法律目的的解释如何因人而异(阻止未来犯罪,惩罚,为人类天然的报复要求提供一种有序的发泄途径等等),惩罚洞穴探险人都不能服务于关于谋杀的法律条文的任一目标。撤销判决。


观点八:法律允许预防性杀人。此外,一命换多命是划算的;选择被害者的规则与过程是公平的。他们的行为,不该被视为一种免责事由来抗辩(因为他们的确有被指责之处),而应被视为一种有正当理由的,由舍大恶行小恶的利益计算驱动的预先谋划行为,适用于紧急避难的抗辩。撤销判决。


观点九:杀人是求生境况下唯一的选择。惩罚他们起不了对未来类似情境的威慑作用和达成其它目标。没有目的的惩罚毫无意义。理想的立法是所有的观点都能得到倾听,但我们所生活的现实社会,法律是根据利益,财富,和权力制定的,而不是由多元的声音根据其分量和合理性来建构的,那么求诸法律之外的正义是让法律符合正义要求的希望所在。法官因此必须通过规则之网看到规则之外的现实。撤销判决。


观点十:承认生命的绝对价值,不应该将生命价值以数字来计算损益。此外,忍受不正义要好过实施不正义,品德良好的人应该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尊重他人生命的神圣不可侵犯。维持有罪判决。


观点十一:探险是他们自愿的行为,由此招致的后果探险人必须负起一定的责任,何况他们忽视被害人的意愿侵害被害人的生存权利。选择我们希望的有罪判决,其威慑作用未必能使将来类似情境下的人们的选择更加合乎正义;但选择我们不希望的无罪判决,则更大可能会导致悲剧的重复发生。维持有罪判决。


观点十二:以设身处地为依据推导出的宣告无罪的判词在我看来荒谬不堪,所以不赘述。——不需要一个圣人才有权做出裁判,只需要法官能根据法律和案件事实做出正确判决即可。法官本人的弱点与如何判决无关。


观点十三:对免责事由的承认会加剧犯罪。维持有罪判决。


观点十四:由于语词的外延开放性,导致自由裁量权的不可避免。而自由裁量权又意味着超乎法律之外的道德标准被纳入了案件解决的过程。此案的症结在于:洞穴探险人之所以按其自订的契约实施杀人行为,也是发生在被当时的法官和牧师拒绝提供建议之后。法官以利益相关为由,回避判决。

阅读之时,我前所未有的疑惑: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何以今日居然有毫无主见之感觉,几乎觉得每一个法官说得都有理有据,合情合法,让我忙不迭得要认可点头,却偏偏他们的观点又大相径庭。要到最后,边整理笔记边读第二遍时,我个人的观点,才渐渐脉络清晰起来:情理上言,本该同舟共济、生死相依的探险伙伴,在死生关头抛弃道义情谊,同类相食何太急。在我们的老祖宗的眼里,兽相食,人且恶之,何况人相食?人之为人,总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若为生存不择手段,与禽兽何异乎?又或者,禽兽不如。何况,赖活不如好死。法律上看,他们的而且确杀人了,处境再可谅,借口再堂皇,理由再充分,过程再公平,也不能洗清行为的罪恶之色。因此,该判有罪。


P.S: 关于观点八中的得失计算,其实在哈佛法学教授Michael J Sandel所授公开课《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s to Do?》中,针对功利主义已经有所论及,其中援引的,恰恰是洞穴奇案的真实生活原型——英国的Dudley一案。他说:道德意味着比利益得失计算更多的东西——某种与人类恰当地对待他人的方式相关的东西。结果并不是我们应当关注的全部,某些权利和义务应当超越于得失权衡受到尊重。毕竟是常春藤学校的公开课,课课精彩,读者同好若有心,不妨找来一听。教材亦已出版成书,不过最好读原版,至不济,也该看台湾的译本,大陆版本,不敢恭维。

2012年2月23日星期四

Echo —— 《沉默的告白》

阅读的过程,总有回声从余杰的另一本书《香草山》中不断传来;阅读的感觉,并不舒畅,雷同的文字抒情,总觉得哪里挺别扭的;阅读完毕,阖上书页的瞬间,我已决定从待读书单中勾掉他的其他书籍。

爱用大量排比,是他的一个显著特点。
多愁善感到近乎娘的程度,是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将自己置于受过大苦难大迫害的言说立场,却又缺乏厚实人生经历的背书,“为赋新篇强呻吟”,不但凄苦有余悲壮不足,而且酸腐气重,是他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以此为鉴,戒慎,戒慎。

忽忽又想起某夜与你聊到的龙应台《大江大海1949》和齐邦媛《巨流河》的高下分野。文字要收敛,感情要节制,大概也只有繁华落尽安于平淡的人,才能达到此境。越是才华横溢文字驾驭功力了得的人,越易煽情,越难有此“舍得”罢。

2012年2月21日星期二

远书(二十七)

周六晨的电话,如期而至。听得出你的状态不佳,听得出你的恋恋不舍,却还是被理智圈禁着,考虑着你的睡眠、健康、责任等等,忍心催促着你去睡觉,一直到你沮丧地说“一个人的脸皮还要厚到什么程度才能继续?”,感性的一面开始破茧而出瞬间take over。与你继续着对话的同时,想起N多年前那一次,你也曾如此脆弱感性的恋恋不挂,我也曾温言细语地百依百顺过。不同的,是爱人与朋友的立场。不敢问的,是你此一时彼一刻的感受差异。

周日晨的电话,有点意外。开场就是你的道歉,弄得我一头雾水。明明昨日是个happy ending的通话,又何来道歉?想来,还是我当时的催促让你耿耿。你又岂知,那样的依恋,正中我无法言说的矛盾心思——欣慰、满足、窃喜、愉悦、庆幸等等,不一而足。只是,我的立场为我戴上令彼此厌憎的理智的面具。

对话流动的方向,谁也不能预测与刻意控制。此刻我已经回忆不起具体的细节,怎么会,就谈到了关于书、影、音的recommend和sharing的习惯,以及自重逢以来令我surprise的你的改变的。你说你并不看重彼此对于书、影、音的共鸣,否则,读书俱乐部可以找到很多兴趣相投的同好。你说,理解彼此,是从更多的渠道去获知、感知,而非对彼此阅读的分享。诚然,你说的都有理,但是我的point却不是对内容具体的分享,我以为,内容居于其次,重要的,是想要与你分享生活中点点滴滴的那种冲动与渴望;重要的,是在彼此沟通渠道本已有限,相处时间更加缺乏的境况下,尽可能的敞开自己,增加彼此深入理解的机会与可能。

一番你来我往,彼此还是不能到达same page。你说你今年的改变,更多的,还是因为我的感受和曾经的complain,而非出自你深心处对我观点的认同。这一番话,蓦然勾起我的记忆,那一段凛冽锐利堪比刀剑的你的话:“两个人之间的计较、因计较而产生的相互改变或不变是真正融合的基础。我虽然就此,因为你反复的强调,而作了一点改变,但大部分时候,都不是自发,而且,这么做的有限几次,事后我都很后悔。”似乎,这么多年过去了,沧海已经桑田,但trigger你改变的理由,还是不变。那么,是不是将来,你依然会很后悔呢?那一刹那,我的情绪急转直下,不想再继续关于这share与改变的话题。连带着,因为我的欲言又止,你的情绪也down了下去。

比以前有改善的是,我努力不让情绪拖拽着我们顺斜坡滑下去:The past is the past, the damage is done, the past can't be cured. And the most important is, I should act as your friend only, the extra feeling, I shall hone them deep down, keep to myself。一番struggle,我们总算及时的改变了话题,关于Sarah Waters "Night Watch"的讨论成了我们的safe zone。及至挂了电话,我感觉就象驾驭着一叶小舟,驶过险滩急流,终于差强人意勉强到岸。

晚上,临上床,我改变主意释放内心的声音与渴望,打电话给你,理由是确认你的状态不曾受电话的太多影响。为你家人之故,我只能keep it short and simple.

第二天,看见你新贴的blog,我沉默良久,听凭内心电闪雷鸣、雨打风吹...

2012年2月17日星期五

FORSAN ET HAEC OLIM MEMINISSE IUVABIT

难得一个浏览网页的中午,看见一份令人“贪欲”丛生的书单和一句话“FORSAN ET HAEC OLIM MEMINISSE IUVABIT"。 网上总是有eager beaver为大家做贡献,据说此句出自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意为“也许有一天,这一切给你带来帮助”。而书单,是出自麻省理工人类智能事业(HIE)的推荐。我虽然不是学科带头人,但对于书籍和智慧的热爱并不逊色。于是,记录如下,希望有时间一一找来读一读。


Twelve Classics for Every Aspiring Leader’s Bookshelf

Writing instruction
You cannot lead if you cannot communicate. A corollary is that you should hone your writing skills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The Elements of Style, William Strunk
Just after I distributed a draft of my first textbook, a student lobbed the dreaded question at me. “Have you read Strunk and White?” she said. I was betrayed because I had not deployed active verbs.

BUGS in Writing: A Guide to Debugging Your Prose, Lyn Dupre
Once Strunk and White is in your blood, read Dupre. She is a developmental editor; that is, she not only performs the lessor, comma-correcting function of a copy editor, she also comments on clarity and structure. After I wrote a few books, I thought I had learned what ordinary copy editors have to teach, so I asked my publisher to find an editor who could make me cry. The found Dupre. She did.

The Visual Display of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Edward R. Tufte
Because we think with our eyes as well as our mouth, illustrations should properly stimulate your reader’s visual problem solving apparatus. In this domain, Tufte book reigns supreme. Look at the illustrations and discover what he has to say about them. Note, however, that you are likely to be disappointed by the writing style at the sentence and paragraph level.

Writing models
We mimic what we read, so before you write, read something you admire.

Battle Cry of Freedom: The Civil War Era, James M. McPherson
If I don’t feel like Shakespeare, I read McPherson, who does Strunk and White great honor in the way he uses verbs. The Battle Cry of Freedom is the best one-volume treatment of the American Civil War and takes you beyond high-school simplifications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oots of a horrible war.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 James D. Watson
Before you write a textbook or documentation, study Watson’s first edition if you can find it (the Sixth is now available, but multiply authored, so I expect it is less well done). Do not study the biology, study the way Watson explains the biology.

How science works

The Trouble With Physics: The Rise of String Theory, The Fall of a Science, and What Comes Next
, Lee Smolin
In the final chapters of The Trouble with Physics, Smolin explains that tenure decisions focus on maximizing short term reputation of the tenuring university. Accordingly, paradigm shifting geniuses often end up as false negatives because they do not necessarily develop the expected portfolio of papers in refereed journals while they are thinking their deep thoughts. My experienc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run amazingly parallel.

The Double Helix: A Personal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 James D. Watson
If Watson were to tire of molecular biology, he could become a great mystery writer, on the level of Arthur Conan Doyle. His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 exposes a level of competition, politics, deception, and sexism, and mystery that you would expect to find in a board room, not in a scientific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Out of the Crisis, W. Edwards Deming
McArthur brought Deming to Japan after World War Two. He transformed Japan from a maker a junk into the industrial envy of the world. The Japanese Union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have awarded The Deming prize annually for the past 60 years or so in his honor. In his book, he emphasizes that a good leader makes it clear to each person in his/her organization that that person is valued, that his/her work is valued, and his/her work makes a difference. Annual reviews are not for grading, they are for identifying what is done well and where improvement would have the most impact.

Deportment

A Message to Garcia, Elbert Hubbard
Lieutenant Rowan got the message to Garcia. You should too.

Lord Chesterfield’s Letters, Lord Chesterfield
Chesterfield wrote his letter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but much of his advice remains valuable. My grandfather gave me a copy in 1963, with particular parts underlined for my benefit.

Speaking
You cannot actually put these on a bookshelf, but they are useful nevertheless.

How to Speak, Patrick Henry Winston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Patrick Henry
If you are thinking of starting a revolution, read Henry’s speech and adapt it to your purpose.

2012年2月14日星期二

蓝莲花

忙碌的唯一好处,是在这样焦躁不安、时间仿如静止的情况下,仍旧需要被routine捆缚着往前推。不似从前,整个人就废了,痴痴地等在那,数时针的圈数。

下午的时候,收到你的包裹,盯着熟悉到近乎陌生的字迹,一颗心,已经融化在汹涌的涨潮中。拆包裹的手都有点颤抖,怕看到想看到的,怕看不到想看到的。一样样翻检叠放得整整齐齐的东西,有什么东西,竭力想要挣脱拘束,从体内奔腾而出。如果能灵魂出窍从半空俯视自己,那一定是悲喜参半的容颜。

止痛药、鱼油、咖啡、玄米茶、零钱包、巧克力,居然,还有一朵蓝莲花。花+巧克力,又是这样铺天盖地被提醒着的日子,我的非分之想,又开始蠢蠢欲动。甩甩头,再狠狠地掐一下自己,又拼命从记忆深洞挖出那一支支穿心之箭,也只有疼痛才能阻遏妄想的抬头罢。

呆呆地看着琳琅的物品,心里有声音在叫嚣:I miss you, I love you, I want you, a big hug, a holding hand, a tender kiss... I'm tired to be rational, I want to reveal my feeling, no more hiding, no more avoiding, no more dodging...

另外一个声音也在呼喊:怎么回应,如何回应,以真情馈之?可那曾是你的负担,曾是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啊。以理相持?可在这样汹涌着的情感前,理智何来?以后呢,瘾君子似的我又该怎样继续那些个荒漠中孤独行走的日子?

偏偏昨夜,我又惹你伤心了。偏偏你又拒接电话。偏偏你今天一天有课。

最后,囿于环境,我调节好情绪,先发了个短信,想着到时随机应变,看你反应再反应。谁知,手机一直很安静。胡思乱想着,是不是这回你终于被我伤透了心?否则依你善良的本性对我的娇宠,应该不会这么久没有任何回应?否则为何你直截了当抛了那样一句反问句?否则为何你只用了过去式和将来时否定,独独缺了现在时?

加班,晚饭和药都抛在了脑后。回去时,春寒料峭,二天一夜没睡的我,精神为之一振。出租车上,看着雨幕中闪烁的霓虹,寂寞阵阵袭来,车行的方向,并没有我的家。有时,忍不住会问自己,你我之间富有与贫瘠的分野,始于何时何地呢?你总说自己去日无多,命悬一线,你可知,这一趟人生,你不虚此行;而我,就这么虚度了,辜负了,枉费了...只求一死的我,活得越长,只会越痛苦。

累到极点,还是睡不着。很serious的考虑要不要吃你寄来的安眠药。懒得动弹,就那么眼睁睁躺在黑暗中。内心左右互搏得激烈,要不要打电话?忽左忽右的优柔寡断着,时间又走到4点。想着以前你打我电话的坚持与努力,我决定再一次将自己放到低得不能再低的尘土里去,先发短信征询,再“无赖似”的罔顾你的要求,继续“骚扰”你。很绝望,你这次似乎铁了心了。

半个小时过去了,黑暗中突然传来若有若无的音乐,我以为,我又幻听了。扭头一看,幽幽的光线闪烁着,这才手忙脚乱的套上耳机。终于听见你的声音,似乎穿越了千山万水的感觉。后来,就是道歉、解释、沟通,一轮又一轮的循环。我不再拘禁自己的真实想法,尽可能坦白,尽可能表述,哪怕笨拙异常,哪怕词不达意。

两人都精疲力竭,无意多谈。我只想确认2件事的。后来你问起花,于是又增加了寄包裹一事的讨论。慷慨的你啊,哪怕不认同,还是答应follow我的建议。挂断电话,很多词句又渐渐聚拢起来,我的心意也似乎能被更好的表述出来。多么遗憾,这样的pattern似乎无能改变。犹豫着是否要发短信进一步阐述,又怕画蛇添足。就这么犹豫着,又等来你的电话。知道你心里也堵得慌,但还免不了争辩你的三个对不起是否有道理。就这么抢着说话到不得不起床时间。如果不是早上会议太重要,真想象以前一样不管不顾的耽溺下去。几年时间,就这么一点点改变。

地铁上,被人群推挤着,我迷迷糊糊的思忖着,蓝莲花的花语是什么?我是不是要把许巍那首“蓝莲花”的歌调出来听听?你是否也会象我一样干借歌寄意这样没创意的傻事?还是,我又把简单的你想复杂了,为你直白的行为涂抹上太多深层的自以为是的假想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