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8日星期二

不为斯言为斯人

你总能给我点surprise.

刚刚还在揣摩,你到家也该一周了,不知路上是否顺畅,不知回家的身体是否安康,不知你又该如何忙碌周旋在各色人情世故中,不知你是否能熬过心情的跌宕起伏,不知在我说出那样不可挽回的harsh words后还会否有tiny bit的possibility接到你的电话。

意料之外的,午夜铃响。无巧不巧的,今夜偏偏鬼使神差的将手机放在了案头。

这时才发现,身体反应有时远比头脑迅速。按下接听键,才看清屏幕上闪烁的名字,几十秒之后,意识也才终于明白这三个字的真正意义。

听着你的声音,死命地按住胸口靠左的位置,狠狠地咳嗽以阻止狂跳着的心蹦出喉咙口,恍惚地应对你的问题,又惶恐着自己的恍惚沉默会散发出怎样错误的讯息。搜肠刮肚的找寻话题,力图填补句与句间断续的沉默,力图消弭对你可能的压力,却总是力有未逮。心下有种细风刮过的无奈,丝丝的痛。知道自己的无能与残忍,心疼你的勇气和承担。这样的pattern,似乎一时之间很难颠覆。

你絮絮的跳跃着话题,聆听着的我仿佛被你牵着手,款款穿行在语句的密林里。并不是很急切要去捕捉词语间的意义,只是想感受被你的声息浸润的一丝微薄的温暖,在残缺的时光罅隙中留住一刻难得的安宁。



后来,你还是欲言又止;后来,你还是哽咽失声了。而我竟然,内心凄楚,一句话也说不出。当爱已变成一场巨大的哀痛,纵有再多不甘也是枉然。这爱本身,已是一种妄求,已是无可饶恕。我这深深扎根的执念,不知是否要纠你我余生的时间与流离,才能折堕摧毁。

如果可能,真想伸出手,沿着电波,拥你入怀,替你拭泪,也偷取来自你的温暖与慰籍。如果可能,真想看看你,劫后的容颜。如果可能,真想将你的自卑抹去。如果可能,真想许你一个你想要的未来。

2010年12月27日星期一

非诚勿扰


被人硬推着,陪父母去看了《非诚勿扰2》。

三番四次地拒看《非诚勿扰》,哪怕有人舌灿莲花地赞它幽默搞怪、笑点多、风景美,已经被冠为个瑟到极点,若再维持这样一种我行我素的姿态,只怕耳根要不得清净很久。何况现在这种啥事也干不了的状态,与其宅家里心浮气躁、百无聊赖,不如当人偶尽孝心。何况依稀仿佛,还记得去年年初你提及也凑热闹去看了《非诚勿扰》,哪怕评价不高;何况,几年前与你凑电脑前看《手机》看得乐不可支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街上已是一片迎新的繁华旖旎,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则是不变的。木然地坐在电影院此起彼伏的笑声里,我难免要疑惑:自己的笑点是否太高了?

一点点小聪明,看不到所谓的大智慧,其淡如水的情节,让我不明所以票房和口碑的火爆。片中的一诗一曲,生生糟蹋了仓央嘉措的两首情诗。不过,电影散场,看着字幕翻动,看着不等曲终就仓促离开的人群,歌词还是一点点渗透进想你念你的一颗心里:

...
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

只是呵只是,还是想相见、相知、相伴、相惜、相爱、相对、相误、相许、相依、相遇,哪怕会相思、相忆,哪怕有相欠、相负和相弃,哪怕最后的最后,还是躲不过与君相决绝,生死作相思...

我爱,是从你这里,才懂得了思念,懂得了离别,懂得了爱...


 

2010年12月16日星期四

声声催忆当初

从地铁长长的甬道里钻出地面,扑面而来的潮湿阴冷让人忍不住激灵了一下,寒风中隐隐飘来烘山芋的诱人香气。无意识的看向香气的源头,司空见惯了的铁桶杵在街头,孤零零几个红薯置于其上,主人缩着脖子袖着手跺着脚期盼地看着路人。

经过的时候, 脚步略略停顿,恍惚着自己有多久没吃过烤红薯了呢?定神一想,原来自你走后就没再吃过了。

突然之间,忆起当年与你依偎着走在路上捧着红薯你吃一口喂我一口的场景,仿佛又听到你轻语:“反正脏了,不如就脏一个人的手罢”,暖暖的被宠着的亲密感觉仿佛又从很久以前泛上此刻的心头,浑然不觉已是几年后的冬夜。

再走几步路,胸口和鼻尖处似乎被人狠狠捣了两拳,疼得蜷缩成一团动弹不得,只能不顾形象地低头靠在街角,鼻子一酸,憋了很久的泪刷地就流下来。突然地,我就这样从持续了多日的麻木状态中苏醒过来。好在,天已黑,路人甲乙丙,行色匆匆,各自奔向为自己点着一盏灯的终点,无暇注意到我的失常。

掩面良久,脑中呼啸而过的,是你说过的居留权和不回国的决定,是你渐行渐远的背影,是自己job rotation机会的灰飞烟灭,是自己蠢蠢欲动的留学念头,是那惨烈的缘尽于此...绝望、心痛和无奈次第掠过心头——此生,终于还是不能靠近你,与你同在一个城市,哪怕仅仅是远远相望...

冬雨,开始砸下来,打在脸上,身上,一声声,催忆当初...


2010年12月13日星期一

Goodbye My Friend

Something Ally Mcbeal said in one episode "I will survive" hit me.

Similar to her, I have refused to move on for years after you have gone. Actually I share the same thought with her: It just feels like such a big insult to you if life just goes on.

Similar to her, I feel so alone because the one I love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isn't even mine. It's a fact, I had to accept. But when the love turned out to be finite, ended suddenly, it left me so empty. I don't feel entitled to cling to the love that I had with you. Maybe a part of me always think I would get it back. But deep down, I also know it is only a wishful thinking. That maybe why the hole feels so big.

Her colleague asked her:

Your love with him it was real at one point?


Yes.

Well, then, you own it. You're entitled to cling to it. Your last memory of him shouldn't be where you left off. Remember him the way you want to. You survive that way, and so does he.

Listening to this, I couldn't help thinking of your guess in last mail. It makes me very sad these days. I feel even more empty than last year.

However, his advice hit me too: Remember you the way I want to. I may survive that way.

In the end, this song appears in the air. It is very sad, I hope I need not to sing it to you yet.

I don't know where life will take us, I never know when death will shake us, I don't know whether I can find an answer in the near future. I'm not sure whether you still want to wait for me after all is said, as a friend, even it may take 10 years or more. But, I will try my best not to sing this song to you someday.

Be patient with me, please!


2010年12月11日星期六

Love Has No Pride

开会,听见铃声,本能地掐断,再看屏幕,懊恼得发现和你的来电显示一模一样——“无法识别”。

有点不敢相信是你的。于是在脑海中把几个工作相关的海外联系人翻来覆去地筛选了几遍,不是时差不对就是方式不对或者显示不对。只有你,显示对,时间对,方式对,似乎最有可能。

接下来的会,于是如坐针毡、云里雾里、忐忑不安,最后索性溜号了事。

回家,连线,查信。世界太平。于是更相信是你。

想等铃声再响。可是渐渐,胡思乱想起来。想起自己无数次在地铁呼啸而来的疾风中涌起的冲动,想起龙应台《寄K》里的一句话: “有没有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使他留恋,使他动摇?”,想起自己崩溃的刹那按键完毕后的仓皇逃窜其后的死死抑制与疯狂,突然很害怕很害怕。

再也坐不住,再也等不了,一颗心火急火燎的。拿起电话,按键,心开始擂鼓般狂跳不已。无人接听。更怕。再按。还是一样。

冷汗涔涔。无数的可能在脑海里如木马一样旋转个不停。既恐你如之前一样不愿接听,又怕不过是手机不在你身边而被我的强迫症小事化大骚扰个不休,更怕是我最怕的一个可能。不在一地的坏处,尽显无遗。若仅仅是两个城市,仍有可想之法,而今,除了死等,别无行动之可能。

定定神,如热锅上蚂蚁又死熬半个钟头,再拨。

终于通了。你的声音听起来遥远、含糊、陌生。按着狂跳不止的心脏,浑身颤抖、结结巴巴说了缘由,又象兔子一样夹着尾巴脚底抹油地溜了。连再见都来不及说。

瘫在椅子上半响,才回味过来你的声音中的冷淡与距离。于是想,这个电话,是对了还是错了?是我又自作多情多此一举了,还是...?让我瑟缩的,究竟是受伤的自尊,还是无望的爱?

这时,突然想起前几天听到的一首歌"Love Has No Pride",纠结的心终于略微舒展开来。情到深处,早已没有Pride的容身之地。就算我多此一举,对你徒添增扰;就算是你因为"玉想"落空彻底心死,声音从此冷淡充满距离;就算我们落到今日这个地步,这个电话,我仍是要打的,只为了那万分之一的可能。

只要你没事,就好。

Love has no pride when I call out your name.

You're Still You

You asked me whether I got religion. I replied no. At that moment, a voice whispered in my heart: Why should I? Don't you know: Love is my religion, and I've believed in you.

No matter how you've changed, you're still you. The one I've thought I've known a lifetime but I still don't know much, the one I have got to know a bit new everyday since the reunion, the one I fell in love with, the one I've dreamed too long.

If something I still can say, believe me:
Even you broke my heart, in my eyes you did no wrong. And after all is said and done, you're still you.

Through the darkness
I can see your light
And you will always shine
And I can feel your heart in mine
Your face I've memorized
I idolize just you

I look up to
Everything you are
In my eyes you do no wrong
I've loved you for so long
And after all is said and done
You're still you
After all
You're still you

You walk past me
I can feel your pain
Time changes everything
One truth always stays the same
You're still you
After all
You're still you

I look up to
Everything you are
In my eyes you do no wrong
And I believe in you
Although you never asked me to
I will remember you
And what life put you through

And in this cruel and lonely world
I found one love
You're still you
After all
You're still you

2010年12月9日星期四

So Very Hard To Go

Ain't nothing I can say,
Nothing I can do,
I feel so bad,
I feel so blue.
I got to make it right
For everyone concerned
Even if it's me, if it means it's me what's getting burned.

I knew the time would come,
I'd have to pay for my mistakes,
I can't blame you for what you're doing to me girl,
Even though my heart aches.

Only wish I didn't have to love you so,
Makes it so, so very hard to go.

2010年12月8日星期三

Chances Are

What a week!

I was on an emotional roller coaster since Nov 25th. Now another week passed, and I'm still too numb to feel any pain.

I encountered this song in 《Ally Mcbeal》, the soap drama that helps me to get through all these days and nights. When the words wash over me, the past keep on swirling in my mind too.

I remember clearly how you looked in the age of innocence. I remember vaguely how you looked "the" night. I remember your laughter and your smile. I remember your tears and your sob. I remember how you made me smile and feel so at ease. I remember how you made me cry and feel so desperate.

I know all the rules of logic don't apply. I know you're the best I've ever met. I know you're all I long to see. I know how much you mean to me. I know you're the only one I can't forget.

Though I'm not yet giving up dreaming of our future, and hoping you'll be by my side. Deep down, I know chances are, I can never see you again in real life. Chances are, I can never hear from you any more. Chances are, I always end up driving by your life.

May I see you somewhere in my dreams tonight, my beloved?

2010年12月3日星期五

The Green-Eyed Monster

I don't understand why it looks like a bomb after going through so many things.It shouldn't matter, but it did blow me to bits again.

When the anger faded,the sadness and the desperation rose.I can't stop shaking like a leaf blown in the stiff wind.

This was crazy. I had never thought I would be mad at you like that one day. The words stormed out from my fingers without any contemplation.I even clicked the reply without the second look.Then I left office regardless of any consequence.

The dark fell, the tide ebbed,the clarity came back to my mind at last,the damage is there already and irrevocable.I can't imagine how you are feeling now, but I have a gut feeling we are back to silent land again. Look what I said to you? I was so hard on you.I guess at some point, the green monster lurking deep in my heart finally took control of me, as I scared before.



My apologies, my dearest. Forgive me for what I did to you.

I guess now you would know better why I haven't jumped at the chance you offered till now. The green-eyed monster is one of reasons which prevent me from giving us a shot. At this stage, I still can't tame it. I'm scared it will hurt both of us again and again.

2010年12月1日星期三

100 Tears Away

I want to go ahead and cry hard, but I'm frozen.
I want to give in to the madness to feel joy and sadness again, but I'm scared to death.
I want to find an answer, but I can't even think.

I wish I would believe:
All of the happiness I seek
All of the joy for which I pray
Is closer than I think
It's just 100 tears away.

But I know I'm a long way from some place I feel safe. And there's a place in my heart, the loneliness and sadness are so much that even you can't soothe.

I love you so, I'm willing to take any chance to be with you as long as you can love me back. But we are not longing for the same, I dare not to believe: this time things will be different, this time we can make it.

I don't know how, how I've lived till now, how I will live in the future. I don't know how, how to set my heart free...

How I wish: If only you are just 100 tears away......

2010年11月26日星期五

The Rose

When I heard the word "love" again, I couldn't help but wonder what love is, what kind of love I want.

I recall the song sung by the singer - 阿桑, who appeared in my sight when I was lost in my love for you, who died young at the time we were torn apart by my love for you. She was singing:

Some say love it is a river
That drowns the tender reed.
Some say love it is a razor
That leaves your soul to bleed.
......

I would say love is a hunger, an endless, aching need.

I'm not afraid of breaking my heart, it is your heart I'm afraid of breaking.

I'm not afraid of waking from my dream. I hesitate to take the chance just because I know our dreams are different to some extent and I'm afraid of waking you up harshly again.

I know my soul will revive, as long as you come back to my life.

The night has been too lonely for a long long time, the road to the destination has been too long too. I know all these will change as long as you come back.

Then why I'm holding back?

I once thought that love is for the lucky and the strong and the smart. What if I'm the fool and the unlucky and the stubborn?

Do I deserve your innocent love, even it is not exactly what I want?

I know in the winter, far beneath the bitter snow, lies the seed that with the sun's love, in the spring, it becomes the rose.

Could the seed of my love become the rose you are long for some day?

I have no answers at all. Really.

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

大海

一个人走在海边,远眺冲浪的弄潮儿,耳机里不断回放着张雨生的这首“大海”,忧伤的旋律,随着海浪潮起又潮落,也狠狠地搅动了我的心。

想起这么多年来,倘佯过三亚的海滩、行走过青岛的海岸线、吹过烟台的海风、观赏过东方明珠的海景、聆听过希腊的海浪、浮光掠影过威尼斯的海岛、寻访过哥本哈根的海的女儿、穿行过瑞典的海边城市、亲密接触过普吉的碧海银沙,如今又来到了一年四季阳光灿烂的加州海岸,从L.A到Santa Monica, 从Long Beach到La Jolla再到San diego,这么多的大海,竟不能唤回曾经的爱,也依然带不走我的思念、我的哀愁和我的爱...

这余下的半生,还能等待什么?

 



2010年11月5日星期五

If only we could make of life What in dreams it seems

In The Real World – Roy Orbison

In dreams we do so many things
We set aside the rules we know
And fly the world so high
In great and shining rings

If only we could always live in dreams
If only we could make of life
What, in dreams, it seems

But in the real world
We must say real goodbyes
No matter if the love will live
It will never die

In the real world
There are things that we can’t change
And endings come to us
In ways that we can’t rearrange

I love you, and you love me
But sometimes we must let it be
In the real world
In the real world

When we were dreaming heart to heart
I wish that we had stayed right there
For when the dreamers do awake
The dreams do disappear

If only we could always live in dreams
If only we could make of life
What, in dreams, it seems

But in the real world
We must say real goodbyes
No matter if the love will live
It will never die

In the real world
There are things that we can’t change
And endings come to us
In ways that we can’t rearrange

I love you, and you love me
But sometimes we must let it be
In the real world
In the real world



2010年11月3日星期三

The End of The World

如果这爱是个误会,又是谁,让瞬间成永远?

多少流年似水,轻描淡写?

多少百转迁回,朝朝与暮暮?

2010年10月11日星期一

谣言钩沉 —— 《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


读此书,不妨依毛尖建议,将其一分为二。求有趣者,可以流传新旧大陆的谣言实例为主,从集锦中一瞥彼时欧美风情;求识见者,哪怕卡教授可能如人所议识见平平、有点精神分裂,有心者也能从他对谣言的系统阐述中挖出数个闪光点,对没有学术武装的传媒学槛外人,尤是。

我的第一个收获就是谣言的科学定义。在谣言已成日常消费品的今日,真要我不假思索的给出谣言的准确定义,还是有点难度: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信息?还是未经证实 的信息?或是对一件重要却又模糊不清的事件的猜测、解释?卡教授花了整整一个章节,枚举谣言研究领域的通俗定义若干,一一指出其中难以概全的偏颇不足,最 后总结:建筑在真实或虚假基础上的通俗定义,纠结于“证实”与否的标准,只能将我们引进死胡同,无法解释谣言的勃勃生机。因为信息和谣言的分水岭是主观性 质的价值判断,“信息”和“谣言”的标签不是在相信或不相信之前贴上去的,而是我们相信与否的结果。因此,卡教授建议,应该将真实性排除出定义的范畴,真 正科学的定义就是——谣言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

从属于信息交流的一种,谣言也离不开信息来源、内容、传播的过程、传播的工具、对象及效果六方面。在逐层深入分析之前,卡教授对谣言的同类近义词“传闻(bruit)、流言(ragot)、闲话(Potin)”做了仔细的辨析:

谣 言和传闻的区别在于传播过程。前者的传播过程是连贯的,具有一种迅速蔓延的气势,而且幅度大;而传闻的传播过程是间断的,涉及面有限。至于谣言与流言的差 别,则体现在信息的来源和结果上。流言通常是针对某人流传的种种低俗故事,它并不能为传播者带来像谣言传播者一样揭露秘密的荣耀感。至于闲话,则是针对谣 言的目的而言,它通常涉及人,为嚼舌头。谣言通常则涉及一件重要却模糊不清的事件。

于此,法文用词的精准可见一斑。无怪乎在国际舞台上,法文能以仲裁语言的面貌频频出现,其严谨性自是功不可没。

谣言的来源,可以是所谓专家+回音室,可以是一件重要却含糊不清的事,可以是幻想、民间传说、误解、信息的操纵,也可以是无意或刻意安排的私房话的泄漏。有趣的是,社会学实验又一次揭示人的“野花要比家花香”的“犯贱”心态,偷听到的消息,若与听者有关并且合乎他的看法,要比直接听到的消息更具说服力。

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可以成为谣言,它的传播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 这个信息必须是人们等待之中的,满足人们或盼望或恐惧的心理,符合人们多少已意识到的预感。
  • 这个信息对群体来说又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会带来重大后果的。
  • 这个信息是通过口传媒介的方式进行传递的。

传 播谣言,首先是一种感情交流,它煽动道德上的评论,引发个人的意见和感情上的反应。此外,谣言提供的不仅是一个交流信息的机会,还是一个交流各自思想和才 华表现的机会。为了完成社会联系,加强亲友、邻里之间关系,谣言是不可或缺的跳板。谣言还是人类被压抑的好斗性,以社会能接受的方式所进行的一种发泄。谣言的功能集中体现在:
  • 提出警告
  • 求知:参与群体讨论,在知道他人的看法之后,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群体保持一致。
  • 说服他人:信徒的圈子越大,我们内心感情上也就越感到自己掌握的是真理。
  • 自我解放:谈论本身使我们能减少焦虑、消除孤独感,并使我们感觉朝着事态可控的方向迈进,此外,因为谣言来自他人,也能消除犯罪感,允许我们最为自由地表达其被压抑的,不可明言的冲动。
  • 取乐:
  • 为说而说:填补聊天中的空白,使其继续下去。

那我们又为什么会相信谣言呢?首先,传播谣言者鲜少持有中立立场, 谣言的传播就是一连串说服行动的结果。其次,知识的专业化和我们与物理世界的关系日益抽象化,导致谣言中的信息与我们最起码的批评观念很难产生鲜明冲突, 也因此不会有意识地去仔细核实听到的内容。再一个,对信息真实性的评估与接受,取决于我们评估是采用的参照系。如果信息与参照系吻合,这个信息就可能被视 为真实的。吊诡的是,科学的普及及迅猛发展使“所有的理论都是暂时的”这一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也变相得使我们的参照系缺失了。当公众对一切都无法相 信的时候,他们就很容易相信一切。看似经得起考验的证据,实际上是我们对沉默的事实赋予含意,并根据时代与个人的不同,含意千变万化。谣言的魅力难以抵挡,还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能将世界大大地简化,纳入一定范围的秩序中,以更好地解释世界。

归根结底,谣言存在的核心,就是怀疑官方提供的事实,提出另一种事实解释。谣言可真可假,虚假的谣言是有根据的谣言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要扼杀或防止谣言,具有某种透明度,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最后一个收获就是:谣言是我们希望相信的结果,谣言大声表达和证实了我们心中暗自思忖或不敢希冀的事情。这也变相提醒了我们一个明显的事实——我们并不是因为知识是真实的、有根据的、被证实地就相信它们,情况更可能是,因为我们相信它们,它们才是真实的。社会往往是建筑在信仰而不是证据的基础上的。

2010年10月8日星期五

写不成书

害怕放假,尤其是长假。

为尽义务,兼且怜惜与罪疚双感深度作祟,夹在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中游了苏州一日,还是应了“在最热闹处最孤单”那句话,还是会惯性的疏离及冷漠,还是会不断得想你,想起你。

火车几经升级,两城之间,已被高铁贯通,时间递减至原来的三分之一有余。若是十多年前如此,想必自己多次左腾右挪的费力谋划,时间回报可以更多,人也不必那么辛苦。但回心一想,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也许正因为辛苦费力的折腾,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美好才会在心头经久不衰。

虽说在人间苏杭是比肩而称,杭州终是胜了不止一筹,也是自己心头最爱。近如苏州,中学一别,竟是多年不曾再访。在留园漫步之际,突然品咂出一种熟悉的味道,错以为是行走在那年夏天家乡的小公园内,只是,心之所系不在身畔,良辰美景也是视若不见。

于狮子林,坐在亭中石廊等人,听着mp3,满耳的英伦腔,加厚了思念。恍恍惚惚,又想起那年冬季在游人寥寥的园中,也曾这般坐在石头上,并肩听过mp3,还有被你插科打诨后胎死腹中的赞美,还有互喂零食的细心与贴心...曾让我踟蹰的玩笑之词——“reward”及其后续故事,也历历在心。渐渐地,人就盹着了,直到被冻醒,一时不知身之所之。

摩肩接踵,让人厌倦,平江老街倒是给了我意外之喜。彼时,微雨渐大。撑着伞,踩着一块又一块的青石板,积溅的水花,渗透进鞋内,走起路,重且有声。也好,湿意若也能遵循守恒定律,此消彼长,心头的潮湿,也该消减点罢。

街边的小店,雅、趣、精致。蛰居久矣的我,算是开了眼界。其中一家小店,集音乐、书籍、咖啡屋和画室一身,装修素雅简洁,墙上随处贴着涂满心灵絮语的post-it,挂着来自天涯海角的照片。尽处,占满一面墙的,是木质的时光寄存箱,类似时间胶囊的效用,封存属于你自己的心情故事。

另一家概念书店,偷了宫崎骏的电影之名,经营着自制明信片、手绘地图、插画书签、小众书刊,还有一些小杂物,空气中还漂浮着咖啡和奶茶香。楼下一面明信片墙,提供寄往未来的邮政服务,如此注解:“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成为了昨天,最后成为记忆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将明信片放在你想投递的日期格内,我们会在指定的那天,帮你投递出去。也许生日,也许思念,也许问候,也许只是给自己。”创意据称也是“偷”自电影。楼上楼下,视力所及处,木质桌椅前坐满了埋头写给未来的青年。穿梭在狭窄的空间,细细翻看了下琳琅的明信片,中意的不少,其中一款木质的明信片,令人垂涎。自己的第一反应就是:嗬,这下有好东西可以寄了,再也不用在你寄来的明信片面前自惭形秽了。第二反应是:能不能寄出国界?又能寄往多少年之后的未来?第三反应是:黯然回魂也。



流光把人抛,待到有物可寄,已是无从寄起。一念生灭,沧海桑田。

终是不甘心,还是在一众阿什物中挑了一本“浮生六记”的记事本,既为了那泛黄的纸页,更为了那个被你挑中的文名。于我心,即便不能送出,那也是为你准备的。

2010年9月28日星期二

似被前缘误

懒懒散散半月有余,碟不碰,书鲜翻,豆瓣与reader,也是蜻蜓点水,一触即离。萎靡到极点,不分昼夜,批量读着同一类型的网文,饮鸩止渴。仿佛yesterday once more,却也清楚地知道,时光流转,一切都已改换容颜。摩肩接踵的人群,辗转难眠的孤夜,人前,人后,一颗心,荒芜着,飘零着,象风中一片落叶,象海上一页孤帆。

那天听到这首歌,一种尖锐的痛,划破我的昏沉.....

那些故事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你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你也老了吧?
你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
好在曾经拥有你的春秋和冬夏

你也老了吧?
你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在天涯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


2010年9月10日星期五

无可奈何花落去——《春风沉醉的夜晚》


影片里这个城市的气味,是氤氲潮湿的,是阴沉压抑的,是灰蒙蒙且暧昧着的。与我记忆中的迥异。见证过我最美好时光的它,彼时的气味,才是令我沉醉醺然的。

故事里所有的人,都揣着委屈,也都无可奈何着。

无可奈何的爱欲
无可奈何的背叛
无可奈何的逃离
无可奈何的疾走
无可奈何的情感纠缠
无可奈何的生活延续
无可奈何的花误前缘

终于,千帆过尽,无处安息的魂灵,“当这样的无可奈何,春风沉醉的晚上,每要在各处乱走,走到天将明的时候。”

那个诵读的场景,一如断背山前的那个拥抱,成为常在,成为永恒。

2010年9月7日星期二

读书记

2008年三月,焦灼不安中,启用了闲置多年的豆瓣id。至今,读书已至500本。

起始,是填补时间的罅隙,是踉跄追赶你疾行的脚步。
其后,是解我惑答我疑,是借他人的笔底波澜消解自己的心底波澜。
之后,是为流离失所的时间寻一安置之处,是企图填满内心无所适从的空洞。
再后来,仅仅就是为了你的一句话:“有时候,以一种方式来记录生命就足够了,比如看书。”

在我终于明白,这人世间的每一条路都不能与你同行后,泪流满面的我,也只能接受这相思以终老的命运,哪怕我们是离居不同心。

余生,惟有读书、记录、想你,在日常生活的洪流中,静静地打磨时光,在细节里看清生命的肌理,等着时间告诉我最后的答案。



我爱,不是时间不肯带走你,是时间,在我的世界里,停滞了。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告别?

很久不登录这个信箱了,若不是她所标注的醒目主题,差点将之与其它所有的未读信件一起拖进垃圾箱。

紧急求助?又这么着急得索要你的联系方式。心狠狠得揪紧,害怕与你有关。顾不上回信,顾不上已经夜深,急急忙打了电话过去,听完始末,颤巍巍的心才落了地。一场虚惊。

意兴阑珊地与之对答,苦涩从内里一直泛上舌尖。自闭日久,讲起话,都干涩无比,不知她是否嗅出点什么来,也顾不上了。

网络问题,电话意外断了,再拨,数次不通,暗自庆幸就此结束也挺好,不用再牺牲若干脑细胞。只是这一挂,内心波澜,再难停息。

想想也真巧,昨夜思念如海啸,理智坍塌,终于不可遏制地拨了睽违已久的号码。颤抖着听了一声回铃音,就如受惊的兔子,惊慌不迭地挂了、慌不择路地逃了。

今夜,就忽忽听闻故人音讯和你的名字。看着暗下去的手机屏幕,心也黯黯地,却又蠢蠢欲动。暗夜里,穿心寂寞,挫骨扬灰;蚀骨思念,荼蘼盛放。只是,再难厚颜如昨日般去打这骚扰电话。

还能说什么?

一首李泰祥的《告别》,终于逼出体内的水分,狠狠地。

......

醒了后不再想起
在曾经同向的航行后
你的归你
我的归我

在曾经同向的航行后
各自曲折
各自寂寞
原来的归原来
往后的归往后
......

不再想起?谈何容易。

我爱,还能再看你一眼吗?哪怕一眼就老了;还能再笑一笑吗?哪怕一笑后还是要走。
我爱,我爱,真不想就那样与你告别呵。老天,连一次像样的、面对面的告别,都这么吝啬给我们。
我多想,就这么沉沉睡去在,你星光闪烁的眼里,永不再醒。

2010年8月19日星期四

非如此不可

自04年一番扰攘后再没醉过,但不醉,又如何有力气胼手胝足、只身一人穿越人生的荒原,抵挡寂寞风化,击退往事侵袭?

红酒一杯,催眠的效果实在尔尔,取的不过是放缓脑中轰隆作响的机器疯狂的运转速度。每每想起后来的你说,必须要饮酒一杯才能与我通话,那种刺痛和怜惜,清晰如昨。当日,这也是促使我痛下决心的临门一脚。

你曾经沉声问我:“心意已决?” 我哽咽作答:“非如此不可。”

三个理由,一个是前提,一个是为你,一个是为自己。辩不清权重,只知道,第一个理由是最最不可逾越的障碍。我怎么能在放弃尝试的心态下,以尝试之名继续?

一夜低语。数日纠结。我低声求证于你:“非如此不可?” 你答:“非如此不可。” 理由很多,你说不出,我也不想再追问。

Esmuss sein ! Esmuss sein ! 贝多芬在他最后一首四重奏的最后一个乐章如此写道。他甚至加注: Derschwergdasste Entschluss. 这何尝不是我们细加掂量的决断?这何尝不是命运之声?是了,是了,就是这样了,只能这样了。



如是,如是,一年有余。

呆滞的面孔,无聊的空虚,我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一个缺席者。可憎可恶。

你呢?你还好吗?过得如何?

于辗转处,瞥见你的名字,我辩不清任何滋味。呆怔半响后,宽慰自己:至少,你还活着;至少,你move on了;至少,你有所成了。如是,那我总算做对了一件事,理由的2/3,得以验证。

是非如此不可了。

旧石器时代的大脑 v.s. 市场经济的新时代 —— 《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作者写作此书时秉持的两条思考原则:
  
   1. 人必须像物理学家研究自然法则那样,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协作的法则。
   2. 对于人类的行为,不嘲笑、不哀叹、不谴责,只尝试去理解。
  
  我很认同。不研究,就很难去理解。不去理解,对人类行为的谴责、嘲笑、哀叹,或无的放矢,或隔靴搔痒,不但无济于事,而且很难对症下药的找到解决方法。
  
  当经济学遇上心理学,诞生了行为经济学;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我们明白所谓的“理性经济人”的行为也必须得以进化的视角去观察剖析。
  
  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中,我们如今生活的物质丰富、科技发达的市场经济时代,只占了0.25%的长度,人类当初进化的环境,与现在生活的极端不同。可想而知,进化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大脑,跟不上现代世界日新月异的快节奏,也是自然。
  
  譬如Wason Selection Test:说明我们的大脑更擅长处理那些来自古老世界的具体问题(如人与社交),我们的理性在充斥着符号和抽象概念的现代世界则受到了限制。
  
  譬如幸福的感知(幸福的人是比你的连襟多赚100美元的人):说明幸福与相对财富有关,而与绝对财富无关。进化学的解释是,在旧石器时代,人 们生活的是微型社会的氏族部落,经济相对平等简单,所以,我们的意识和感知至今还是跟短期股价、直接比较和相对社会排名挂钩,而与绝对财富无关。此外,借 助fMRI的新技术,神经脑科学也证实了人类情绪的自我平衡系统长于配合刺激的相对变化,不擅长感应其绝对水平。愉悦不应被视作人类行为的目标,而应把它 看成自我平衡的提示——一种情报信号。
  
  譬如“最后通牒博弈”的游戏:从进化的角度看,如今明显的非理性经济选择,在过去是合理的。要求我们的潜在交易伙伴给予公平,是源自旧石器时代“互惠利他”的道德情感。
  
  譬如“未来价值打折”:这种宁取现在100元,不取将来150元的给将来打折扣的效应,也要归结于旧石器时代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上,所以当下所得要比将来所得对旧石器人更有价值。当然,生物学也验证了,大脑皮层越发达的动物,把及时享乐变成将来奖励的能力也越强。
  
  譬如恶棍存在的必要:从进化的观点来看,人群里之所以有2%左右的反社会人,他们对鼓励信任与协作的社会暗示没有反应,这并不是大脑回路的偶 发生物学现象,而是为了维持人与人信任与猜忌之间的心理平衡。没有猜忌,人很易进化成无条件信任他人的人,那些抓住了我们轻信本性的生物就很容易侵略我 们;没有信任,在需要协作的狩猎——采集的氏族生活中,人类也很难生存下去。
  
  譬如我们竞争又自私,协作又利他的特质:这也是由个人生活在群体里创造并强化出来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人类群体具有了道德,”对“代表着符合群体利益,”错“代表着自私自利的行为。此外,进化使得我们在群体内部表现善意,在群体之间表现敌意。
  
  读此书前,通俗行为经济学读物也陆续读了几本。经济学家一直试图解读这个世界和人类行为,可是,一派说人比我们相信的要非理性得多,你不了解 人的非理性,你就难以了解人的行为与周遭世界;一派则说人比我们想象的要更理性,人的理性选择出现的场合要出乎我们的意料;如果我们不去理解行为表象下的 理性选择,我们就无法理解所居住的世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囿于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和实际经验的匮乏,要选边站还真不容易。读此书后,我发现,若从进 化生物学的角度去理解“理性经济人”这个说法,那些人类究竟是理性的还是不理性的经济学家之争,就迎刃而解,豁然开朗了。以我之拙见,双方都坠入了平面视 角的认知陷阱。
  
  一言蔽之:旧石器时代进化而来的大脑,所做的抉择,在当时的进化环境下是理性的,所以人类得以生存延续;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新环境下,非理性则逐渐凸显。

2010年8月17日星期二

见与不见



这一天,是我翻阅时光之书最常翻到的一页。因为翻动太多,因为阅读太久,深嵌于细节的欢愉或悲伤,都已被时光磨去了棱角、褪去了颜色,唯余静静的回忆,成为习惯。
这一天,是深深埋在我心里的黄连,却,也让我的生命丰美。
这一天,是潜藏在我心田深处的老根,哪怕忘了浇水也不会干枯。
这一天,花事已了,梦里多愁,灵魂孤寒。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也是因为这一天。

这一天,且把那刻骨爱恋,换了这浅斟低唱

岁月从此,无波亦
无澜。

看见一首小诗,略改数字,是为四周年记。

见与不见 -仓央嘉措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增不减   

你要,或者不要我

我的心就在你那里

不舍不弃
  

来我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喜欢

2010年8月11日星期三

岩石逻辑 v.s. 水的逻辑——《我对你错》

时常,我会觉得自己有若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知识面的偏狭,不言而喻。是要读到这本书,才知道作者来头如此之大——创新思维之父、对人类影响最大的250人之一、在世的20位最具远见卓识者之一、62部著作并被翻译为37种语言广为发行......

这本书,针对大脑是一种自发组织的积极的信息系统的特点,指出建立在二分法的传统逻辑思维体系的局限,呼吁我们,提倡一种新型的建立在感知基础上的水的逻辑。

传统逻辑,建基于古希腊的逻辑、推理、辨伪等思考习惯,通过争论寻求真相,用于交流的语言词汇倾向于将事物分类,强调对错、是非、高兴/伤心、有罪/无辜的刀刃区分,富于对立性。这和岩石的形状固定、棱角分明的特性很像。这种岩石逻辑只有在事实确定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基本作用。它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它假设感知和价值判断是普遍的、共通的、永恒的,或者已经达成了一致的。(让我困惑的是:如此说来,是否还存在普世价值呢?)

其中,争论作为一种思考方法,最大的价值本来是鼓励人们去考察事物。但是,心理学实验早已一再佐证: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believe。争论双方在考察事物的过程中,鲜少会关注有利于对方的事件,哪怕这些事件在相当大程度上能扩展对事物的考察。也因此,争论并不具备建设性 和创造性,争论旨在发现真理,而不是创造真理。


Edward De Bono
所提倡的水的逻辑,则是建立在人类的大脑如何运作,尤其是人类大脑如何创造感知的基础上,它更关注感知、价值判断和相关的人。它不再具有绝对性,随环境和情景的改变而改变。

针对这两种逻辑的比较,他给出非常形象的说明:

  • 岩石不论处于哪里,都是相同的形状,独立于周围的环境;水的形状,则由承载的容器决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
  • 如果你把一块岩石堆砌到另一块岩石上,你得到两块岩石;但如果你把一些水加入到另一些水中,你不会得到两份水。
  •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一滴一滴把一杯水倒空;但对于岩石,它要么整个被放在杯子里,要么整个都不在杯子里。
脑/认知科学的日精月进,也为水的逻辑提供了科学基础:人类的大脑是一种积极的、自发组织的信息系统,消极的信息系统中信息的被动储存和外来者的操作之间有 着清晰的界限,而对人脑而言,没有外在的逻辑操作者,信息与储存信息的表层相互作用,形成相应的组织、顺序、模式和线路。它具备“中心化”的行为特征,即 模式有宽阔的流域,但最终,所有不稳定的模式都会被引导到主要的稳定模式,譬如:
  • 引发模式:大脑从事物的局部出发,重新构建出完整的事物,或者由最初的部分引发出整个序列。大脑的引发模式因此会重建你认为存在的事物,而不是实际存在的事 物。也即“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believe”和心理学科常用的术语“Stereotype”.
  • 顺序模式:大脑就像一个历史记录员,因此模式的作用高度依赖于大脑中原始的经验顺序。即在任何时刻,变化朝着某个方向发展的可能性都高于其他方向。演化的缺陷就在于发展的顺序决定了我们能够运用的观念和结构。
为什么人类在技术领域内突飞猛进,但在人类事物领域内捉襟见肘呢?De Bono如此推论:
  • 各种各样的信仰体系是人类事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推理和逻辑曾为也正在为自然科学做出巨大贡献,但它很能改变人类的情感、偏见和信仰。改变感知才是改变信仰、偏见的唯一途径。
  • 传统思维过于强调分析,而忽略了设计。很多问题光靠分析是解决不了的,必须依靠设计。(建设性、创造性思考)
他还以为:人类以前因为不理解感知的系统和逻辑,因为不喜欢感知的模糊性、主观性和变化性,所以满足于把感知留给艺术世界,而让逻辑推理驰骋于科学、数学和经济学等领域。但是,艺术也仅仅将感知是呈现出来,它仍未能提供改变感知的工具。于是,他建议不妨使用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法,切换思考的模式,而不是沿着既定的模式前进,从而产生概念和感知的改变。

他对幽默非常推崇,认为是人类大脑最为出色的行为特征,主要来自于人脑模式的非对称性。由此,他又推介了另一种实用的创意思考的方式——随 机输入。随即输入的词汇可以引发创意和洞见。理论很简单:当你从外围任何一点进入到中心,你很有可能发现一条绝妙的路径,而此路径是你从中心到外围时不可 能发现的。此外,随机输入的词汇会使某些模式变得更加突出和敏感,思路就会沿着这些本不会被想到但现在被突出的模式进行思考。

他又指出,思考文化中的困境之一是:每个有价值的创意在事后看来都必然是符合逻辑的。于是我们会倾向于认为,在事前运用强大的逻辑也能得出这个创意。但这种认识在自我组织的信息系统中是错误。

书中,他也提及他开创的六顶思考帽法,这主要是针对思考者在同一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的特性,而建立的一种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即人为设立六种思考情境:
  • 白色:关注客观中立的信息和数据。
  • 红色:表达对任何事物的感觉和直觉,而无需给出任何理由。
  • 黑色:做出负面的逻辑判断。
  • 黄色:做出正面的逻辑判断,找出事物的优点和好处。
  • 绿色:创造性思考,提出新的主意和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 蓝色:控制思考过程,关注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对事物的思考。
这种思考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水平思考的工具,避免我们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强调“能成为什么”而不是“本身是什么”,寻求向前发展的道路,而不是争论对与错,将混乱变为清晰,将针锋相对的争论化为集思广益的创造。



《易》云:变则通,不变则穷。De Bono也提到: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来源于改变,改变可能是不被人察觉的渐进式改变,也可能是在压力下的调整、调适和回应。通达与穷困,也许就在于岩石和水的逻辑选择。

警钟依旧长鸣——《理想国与哲人王》


十多年前王小波骤然离世、遗稿大热的时候,我听人荐跟风买了一套《xx时代》,勉强读 完,摇头叹息非我之茶。如今从头开读他的杂文,不知是年龄、阅历、口味、性情中哪一种因素改变之故,还是综合作用,反正读得是一叹三赞,趣味盎然之余又兴 当时年少、识人不明之慨。学理出身的他,逻辑井然不足为怪。弃理从文,长于辩思一旦落于纸墨,尽显笔锋之犀利,让一贯奉“难得糊涂”为圭臬的中国人,求糊 涂而不得。同时,也为无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理科文青指点了一条出路。

中国这三十年,是摧枯拉朽的三十年,社会面貌,今非昔比。王的剑锋所指,有些社会现象已然过时,有些依然顽根深种,也因此,星光依旧灿烂,警钟仍需长鸣。

1.关于沉默:
龙应台以为沉默是一种怯懦,王小波却以为沉默是一种生活方式。
福柯高屋建瓴说:话语是权力;王小波举例实证:权力即话语。此外,话语也是一种捐税行为,且上下五千年,一贯以之。权力主宰的话语圈,则患有贫乏症。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当然,沉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有些人没能力,有些没机会;有些有隐情,有些则是厌恶。
在沉默和话语中,王选择沉默,原因很简单,厌恶兼且缺乏信任。

2.关于思维:
罗素所定义的幸福来源于参差多态,而绝大多数的参差多态是敏于思索的人创造出来的。
我们的民族总有很多理由,在很多时候:封锁知识,钳制思想,灌输善良。以道德之名,出于功利的动机,以种种理由消灭幸福所需要的参差多态,扼杀思维的乐趣,堪可比拟思想的大屠杀。
什么是邪恶?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才是最大的邪恶。
王小波斩钉截铁的宣告:善良应该是我变得更聪明造成的,而不是相反。以愚蠢教人,那是善良的人所能犯下的最严重的罪孽。

3.关于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讨论社会问题:应从人类的立场,从科学的立场,从理性的立场,而把价值的判断、道德的立场留给别人。
现如今,有些学者的形象颇有点类似于中亚古国花刺子模的信使:
  • 他针对研究对象,得出有关结论。他得把结论报告给公众,包括当权者。(花刺子模的信使得通告君主战事结果)
  • 他从别人的反应中体会到自己的结论是否受欢迎。(花刺子模的信使,胜则得赏,败则喂虎)
对于学者来说,研究的结论会不会带来效益,会不会累及自身,是个根本性的问题。这主要取决于学者周围是否有花刺子模君王类的人。若有,则信使早晚要变得狡猾起来,因为人对自己的处境总有适应能力。在人变得滑头之时,真正的学术和艺术,就会离世人远去,等到过一阵,再被召唤而来。在王看来,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的源起。

4.关于国学:
王看国学,有如古宅闹鬼,树老成精。那么多读书人研究孔孟程朱两千年,所得无非是人际关系加上阴阳五行那点事。自然科学,一直是中国人的短板。坦白说,我看红学,咬文嚼字,追本溯源考据到那种程度,亦有点悚然而惊。

5.关于读书:
背书不是读书,字句实乃载体,思想才是精髓。

6.人性要逆转,必须有三大因素:
  • 无价值的劳动
  • 暴力的威胁
  • 人性的脆弱
西方的文明之所以趋利避苦,善于解决肉体的痛苦,主要是因为西方人以为人的主要情感源于自身,减少苦与累是一切的基础。中国人之所以以亲亲敬长为人的主要情感,忽视肉体之苦痛,也是受孔孟等肩毋需挑手不用提四肢不勤的旁观者的思想之误。

2010年8月9日星期一

边缘人的边缘看——《写在/走到人生的边上》



阖上杨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又翻开钱先生的《写在人生的边上》,本欲将这一对学者伉俪的书比对着读一读,看看隔了一个甲子的时空,已然天人相隔的他们,是如何对话兼且在人生的边上书写行走的。

孰料,翻开泛黄的小书,扉页上、书脊上你的签名就那么霸道得占据了所有视线,既宣告了对书的占有,也宣告了对我心的占用。凝视良久,手指不自禁得描摹着你龙飞凤舞的笔划,忧伤一点点聚拢、散开,扬尘而舞。不经意间,想起
多年前他曾戏用过的一词“Marginalized”,害怕被在乎的人“边缘化”,是人同此心的罢。叹只叹,如今,无论是于你还是于这世界,我都已入了“边缘人”的套,观行察言,是可悲,孰不可悲乎?!愚人若我,也是要在很多年以后,才认知到自己一直行走于人生的边缘。边缘人做边缘事,也难怪失败至此。

当然,此边缘非杨先生的彼边缘,杨先生的人生边上又非钱先生的人生边上,同一个词,三种不同的指向,实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却偏偏这么奇异地扯在一起。杨先生那是从人生的长度而言,我这是从人生的宽度而言;人家奔跑在康庄大道,向人生的终点边上走去;我这是行走在偏狭小径,向南墙的边缘撞去。钱先生的,则是在翻阅人生这本大部头的书时, 随兴在书页空白处,信手眉批注释罢了。

相比钱先生的妙语警句、诙谐机敏,杨先生的要朴实许多,大概这除了与性格相关,年龄也脱不了关系,毕竟前者写在他意气风发的青壮年,后者写在她日暮途穷的老年,返璞归真,实属自然。

《走到人生边上》
关于神和鬼:我们不能因为看不见而断为不存在。
什么都不信,就保证不迷吗?
在灵与肉的斗争中,灵魂是在肉体的一面。在肉体和灵魂之间,“我”在灵魂的一边。
人生实苦,天地生人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人类的文明。
受锻炼的是肉体,由肉体的媒介,锻炼灵魂与精神。
人生有命,但人仍旧可以自主。因为性格(character)是船,命运(destiny)是河,人是掌舵的船主。
当今之世,人性中的灵性良心,迷蒙在烟雨云雾间。
一夕风雨,了无痕迹。过去的悲欢、希望、忧伤,恍如一梦,都成过去了。

《写在人生的边上》:
新传记文学的时代,你要知道一个人的自己,你得看他为别人做的传;你要知道别人,你倒该看他为自己做的传。(自传就是别传)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笑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慢慢地变成了幽默贫乏的遮盖。
笑是人面上的闪电,闪电是天笑。
纯正的目的不妨有复杂的动机。

旧事浑如昨



失去了你以后,我似乎也失去了所有的耐心与生趣。

去夏,为了丁点小事, 我竟任性地割断联系着她们与我多年的纽带。彼时及至以后的疯狂心智,惦记着的,是你曾说过的一句话:羡慕她们,情愿是她们。我一直不愿去相信,那就是你要的,因着我自己,从来就不仅仅满足于在你心灵与精神世界的外围打转。我要你在我身边,我更要你的心;我要与你如亲人般接近,我更要与你似知己般无间。也许,我又犯了推己及你的错,也许,那真的是你的老实话。在那一刻,我负气且任性得放弃,曾经珍惜的,经营多年的。我对自己说,失去了你,我什么也都不想要了。兼且,品咂过羡慕的滋味,我并不愿你去体味。

如是,一年。孤魂野鬼似的一年。

她打来电话,我淡然以待;她发来短信,我波澜不惊;她提出请求,我从容帮之。我目送她们,越走越远。

说没有遗憾,那是假的。可我的心,竟会这么小,小得仅仅能负担一个人的重量。

每天都在想你,没有停止过。依然固执的等待,至于究竟在等什么,我已经不再清楚。也许仅仅是,等待是我的宿命,固执是我的性格,守侯烙进我的掌纹.

旧事浑如昨,伤心只问天。

2010年7月29日星期四

情劫

凌晨,梦见你。确切地说,是一封信。



熟悉又陌生的隽秀字迹, 还有一些精巧的手工。

不是叙旧、不是告别,连问候也不是。我恍惚得不知身之所之,以为我们还在时光列车的起点,还在繁花满树的中途。可为什么,自己呆怔如石,舌如黄连之苦,叹息不绝如缕,内心忧伤难禁?!

轻轻摩挲着没有邮戳的异域邮票,视线流连往返在你的字里行间,心绪汹涌。

我知道,你回来过了。
我也知道,你惦记着我。
我更知道,生死、爱恨、相思,依然在彼此的世界里隔绝。
若有交会,那互放的光亮,也只会让彼此坠入更难超脱的黑暗。

只是不甘心、不甘心、不甘心......余生就这样与你了了......

佛火仙焰,此劫早成。
倘若活佛都不能免此情劫,何况我等凡胎?!

那一日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
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你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听一宿梵唱,不为参悟
只为寻找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瞬
我飞羽成仙,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那一日,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

只是,就在那一夜
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2010年7月26日星期一

背包

错过你的背包以后,我似乎患上了恋背包癖。

走在路上,会情不自禁得观察 别人肩上的背包,会忍不住将它与你的背包比较。

自己也陆续“收集”了几个背包,但总不能满意,从颜色到式样到细节,始终还是记忆中你的背 包最好。

低头走路,我的双肩,依稀还能感觉到时光深处曾经甜蜜的负荷;褪色的T-Shirt,曾经被汗水渗透的幸福印迹似乎也历历在目。仰头向天,烈日灼灼,想着你我从此不再有任 何交集,内心冰凉。千帆过尽,还能看见你的背包,沉静安然得倚在我的窗台上,穿越时间之河,默然凝视着我。

无数细微的悔恨,掺杂着思念,一起在灵魂深处长长的通道上喧嚣。未曾耐心等待过早索要、未曾厚颜留下你的背包, 是其中之二。

2010年7月15日星期四

只说给你听

千千阙歌
反复吟唱的 也就只是
当时没能说出的
那一个字

再听这首歌,依旧有澎湃的潮流在汹涌...



2010年7月10日星期六

梦旧

总是睡得不踏实,也许潜意识里,还始终绷着一根神经,等待,一切都不曾改变。

天方既白,黑夜的尽头,等待又成虚幻。

告别的昨天,远去的欢颜,熟稔的名字,在寂寞的风里、忧郁的雨中、三万英里的上空,被呼喊。

她唱:“想一个人,闪着泪光是一种幸福。”

他说:“I'm tired.Tired of being on the road, lonely as a sparrow in the rain.
Tired of not having a friend to be with, or tell me where we's coming from or going to, or why.

梦旧的人低吟:“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平生忆念消磨尽,昨夜因何入梦来?”

我行走。行走在崭新的航站楼大厅里,行走在呢喃着往事的旧城中,行走在随风飘来的老歌片断里,行走在悲欣交集的想念中,闪着泪光...




我爱,告诉我,忆念何时才能消磨殆尽?!

2010年7月1日星期四

东读西记

这一个月,世界躁动如常,世博、世界杯恰逢其时的煽风点火,于是,只闻楼梯响的炎夏,终款款而至。躲进阅览室偷一份清静,穿梭在书架间,读的书愈发杂乱无章,于是想起董桥的话: “学问的旅程不能老在高速公路上奔驰,树丛中的羊肠小径,山村里的郊道荒路,往往才是跟性灵邂逅的福地。”然则然也,但于我,读书不求学问,兴趣,也只是药引之一。图的,无非是为无处安适的心灵、空白的时间,找一个暂时的栖息之处罢了。

读的杂,时间少,人又怠懒,笔记整理的也没有以前勤,又不愿这雪泥鸿爪就此在时间长河中湮灭无踪,索性效海上陆公子的《东读西写》之颦,来一个“东读西记”。

《读者》:

书皮学(book cover studies): 即单靠书皮就“读懂”了一本书.精通此道之人常侃侃而谈,从一本书扯到另一本书,表面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则绝不深入,永远在表象上徘徊。满足此类人不读书又要谈书的需求。要求的技能是:以小观大,见微知著。
古登堡(Gutenberg)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两种阅读取向的分水岭。之前是精读(intensive reading),之后是泛读(extensive reading).
关于经典的妙论:
  • 经典是那些没有人看,但人人都在谈的书。
  • 经典的文化价值在于:你不用读它,但它的只言片语它的零散观念会自动包围你,成为你日常用语的一部 分,成为你观察世界思考事物的背景。
  • 经 典是:我们愈是透过道听途说而自以为了解它们,当我们实际阅读时,愈发发现它们是具有原创性,出其不意,而且革新的作品。
《爱恋无声》:

只有在最迷乱的刹那才有可能认清最沉潜的自己。
爱是什么? 爱是用一辈子去换5分钟,而尝过这滋味的幸运儿,都笑着说:值得。
我们控制不了爱情的忆述,正如我们左右不了爱情的降临。
《外出》的导演渴望观众明白爱的能力:The need to choose只是游戏的规则,the capacity to love才是生命的本质。“关系的内涵”永远比“关系的名分”来得重要,只是在框架以內的人习慣了框架的存在,早已懵然不记得无论在框架內外都应有爱的力量。
不在乎才是在这个世界生存的最佳策略:于毫不在乎面前,谎言与真相只是虚妄的对立,遗忘与记得只是多余的构成,悬浮与定着只是变动的姿势,接合与分离只是无效的企图,把毫不在乎放置胸前心上,力量之大,足以抵御任何伤害。

《小说稗类》:

稗:小一号,次一等,差一截。
小说中人类文明发展上曾产生过何等何样的影响?
  1. 提供另类知识,冒犯、抗拒那些流行天下的正统知识、主流知识、正确知识。
  2. 冒犯公设禁忌,人为设下的籓篱和秩序,要零乱错落。
庄子是首创“小说”一词的小说家,他所鄙夷的小说乃谓琐屑之言,并不同于后世观念之中的小说。
情节的基本特征是因果律。
小说之有其史,不必然要追随“后出而转精”的进化之说,它并非任何线性类比模式可规摹网置。

《我读》:

人文沙文主义:有一种知识分子、读书人、学者,他们认为只有符合他们心目中的某种理念,某种理想,某种品位的书才是真正的好书。
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辩论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胜利,而是要学习真理。
阅读的四个层次:
  1. 略读
  2. 简式阅读:大纲、作者想要达到的目的。
  3. 分析性阅读:大纲是如何落实到,目标是否合理恰当的达到。
  4. 主题/比较阅读:设定目标,搜集相关或不同层面的书。
后设小说(metafiction):小说里的角色不断地反省、怀疑什么叫做小说本身。
教育的本质是爱欲(George Steiner):教育是老师层层深入、进入学生的灵魂。
知识不是中性的,同样的书、同样的知识,由不同的人体现、构想甚至描述出来的时候是不同的。那些知识无法离开人和人的身体独立存在。

《鲤》:

暧昧或许就是留白,空出大段的空间留给想象,那些尚未发生过的事情,那些依然在揣摩中的场景。
少年时代的暧昧是因为不懂得分寸感,一切情愫都不得要领。成年以后的暧昧则是更多出于潜意识里的自我保护,刻意地去保持最安全的距离。
嫉妒很难用语言或文字去描述,一旦能够准确描述出来,嫉妒就会如潮水般减退,亦像咒语般解除。
如果爱没有一点嫉妒,一点都无所谓的话,那么这种爱也是无所谓的。
好的嫉妒是见贤思齐,坏的嫉妒是见贤思 毁。

《我执》之暗恋篇:

暗恋与自我:放弃了自己,以对方的脚步引领自己的脚步,以对方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暗恋者像一管万花镜,在对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他的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细微的小动作,扭转演绎成华丽奇幻的镜像。我的存在就是为了记录与诠释另一个人的存活...
暗恋与善恶:一种不采取任何行动的暗恋,是超越善恶的爱恋。因为只有实际的行为才配得上道德判断。
暗恋与偷窥:暗恋的极端形式是偷窥。这是一种极其孤独。寂寞的感情。一种不须回望也不须交流的注视。不明就里的看她难受,无能为力地以目光隔空怜惜她。不问为什么,也不顾现实。在被暗 恋者眼中渺小如斯,恍若尘土,明明在她目睹的城景中,但消融其间,视而不见。

2010年6月28日星期一

三千发



发,又长了。
蓄与剪之间的几番踌躇,仍是为你。
曾经,一句无心之语,这发,一留经年。
然则,浮世倏忽,彼时一别,竟是四年。
也是,四个世纪。
沧海就这样成了桑田。

发,长了短,短了 长。
几番修剪,总不愿过肩,也从不散发出行。
时光轻捷,纵心中惶惶,还是想为念想中的一点光芒,努力。

携手的旧梦,忽忽 碎了。
看山的岁月,空白,巨大得令人窒息。
被时光分解的你,在记忆涌潮之时,摇曳多姿。
欢愉或悲伤,都已磨去了棱角。只有,静静的回忆,成为习惯。

也问自己:若永不再见,还留这烦恼丝作甚?!
真要剪了,又狠不下心。还是不忍,与你决绝作别。
也是。若这笔尖、这视线、这颗心,都已浸透了千山万水的思念,发的有与无,长与短,别与不别,差别何在?

2010年6月17日星期四

爱无能 —— 《余欢》


端午假期,在图书馆偷得浮生半日闲,读了刘瑜留学生涯早期写就的小说《余欢》。

上篇《孤独得像一颗星球》,是关于三个留美女孩爱情故事的横切面。她们生活在纽约这个沸腾的城市,沸腾却与她们无关。读书之余,自然不忘对爱的寻寻觅觅。她们未必形单影只,但握在手中的爱,似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陪在身边的人,近不得,远又难。不仅仅是她们,似乎书中每一个粉墨登场的人,无论中外,不分成就,都孤独得像一颗颗星球。与对生离死别的书写相比,刘瑜选择的,是对平淡生活的凝视。或许,少了惊心动魄的牵引,后者更能考验 一个作者的才华。自然,她亦以为是。

下篇《那么,爱呢》,就是一篇网上求偶小说,主角依然是留美学子,截取的时间切片,依然短至数月。一向喜欢坚硬的现实的刘瑜,自然不会去放大网恋的浪漫,相反,她一支辛辣犀利的笔,刻画出人的贪婪、算计,以及对爱情的焦虑现代人对爱的无能和有限,也被她 讥诮冷峻的文字无限放大了。读的时候,脊背上,分外得觉察出图书馆冷气的强劲。这样的书写,对于一个以痛感来催生文字的作者,不足为奇。此外,诚如她言, 写作的过程,也是她不断试探着自己对残酷、黑暗的忍受力限度的过程。

过了对爱寻寻觅觅的年代,两个故事给我的感觉一般,倒是她书后的访谈,与我心有戚戚。

  • 网恋不过是突破了空间的局限,扩大了选择的范围,增加了恋爱的速度。但是,选择变多,容易浅尝辄 止;有了退路,很难全身心投入;而随着情场上周转速度的加快,折旧损耗的速度也不可避免的加快了。除此,网上网下,别无新鲜事。
  • 真正的爱是盲目、绝对、相互毁灭的,是有害健康的。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你的快乐和痛苦,更多的取决于 别人,因此特别地脆弱。想要保护自己,只能不爱。怕受伤,爱势必有限且无能。
  • 宽容和同情,若是建立在“世界多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基础上,是十分脆弱的。因为一旦生活“凶相 毕露”,他多半会觉得被骗,并进而变得愤世嫉俗。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理解和宽容,建立在他对生活之恐怖的意识上面,会更强大,因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伤害它。
也所以,有人说她刻薄,我却以为这恰恰是她的宽容和理解的所在——泥沙俱下的生活面前,谁 又不是卑微地、妥协地活着?!

2010年6月16日星期三

Remember

以前真简单,祝福送出的日子每年不变。
后来,开始摇摆、为难、头痛。
这一天还是那一天?
选这一天,有点众乐乐的感觉,不太想凑这份热闹。
选那一天,又怕侵蚀他人独乐乐的权利,因为自己再做不到理直气壮。
因了你的“亲人”一说,遂改换门庭。
现如今,唏嘘不胜。
若真是亲人,那是割不断的血肉相连,纵天涯海角,沧海桑田,音讯尚传。又怎似这,断线的风筝,无根的浮萍,天山阻隔,尺素不传?!

Anyway,Happy Birthday!




Remember - Christina Rossitti

Remember me when I am gone away,
Gone far away into the silent land;
When you can no more hold me by the hand,
Nor I half turn to go, yet turning stay.


请想念我, 当我已经离去
去到遥远的沉寂之地
当你已不能再牵我的手,
我欲去又徘徊。
 
Remember me when no more day by day
You tell me of our future that you plann'd:
Only remember me; you understand
It will be late to counsel then or pray.

 
请想念我,当你已不能再天天,
为我描述我俩的未来,
只是想念我吧;你知道的,
商议,祈祷,都已太晚。
 
Yet if you should forget me for a while
And afterwards remember, do not grieve:
For if the darkness and corruption leave
A vestige of the thoughts that once I had,
Better by far you should forget and smile
Than that you should remember and be sad.


但要是你把我忘怀了片刻,
又重新想起,请也不必悲伤;
如果原先属于我的思忆,
被黑暗和腐蚀留下一丝痕迹——
那么,宁愿你忘怀了而欢笑,
不要,不要,你记住了而哀悼!

2010年6月9日星期三

烟火



在不期而历的体验中,与你并肩看烟火,是其中之一。

是仲夏夜。空气中仍旧漂浮着白天的燠热,仰视是星群集聚,远眺是灯火灿烂,近观是烟柳拂岸。与你缓步向绿荫深处的秋千椅走去,错落有致的脚步,踩在碎石小径上,也仿佛踏步在旧日的时光里。

行经桥面,空中突然绽开无数繁花。驻足,倚栏,仰望,目光流转处,还有身畔的你,既熟悉又陌生的容颜。生命的狂喜与刺痛,在那顷刻,宛如焰火。在这美丽而又慌乱的夜,悲欣交集的我,卑微地思忖着,该如何去逃离这一种深藏的绝不被容许的渴望。

俄顷,烟花散尽,夜空复归寂静,就象这借来的幸福,昙花一现般,可以靠近,难以拥有。桥下水波荡漾依旧,也轻轻晃动着我的爱与哀愁。默然片刻,继续向目的地走去。初初发现时,难免诧异,那样的好去处,竟无人捷足先登,后来知是蚊虫之故。友人献一锦囊妙策,成就数夜美丽时光。

在秋千椅上坐定,轻摇款摆中,薄荷的香气从四肢漫溢开来,灼热渐次化做清凉。良夜如此美好,憩息在你怀中,我只愿时间停驻。在冰般冷静火般热烈的心情起伏,爱的蜕变、疼痛的苏醒,过程已然模糊。唯有年少时反复吟诵的“时光九篇”,在时光移换间,在湮灭的痕迹里,在锈蚀的线索中,突然分明:

到了最后 
黑暗的浪潮
总是会吞蚀尽我的每一种期待
每一个梦想
故事一旦开始 
再怎样曲折
也只是在逐 步走近结束的方向

我当然明白
所有美丽的呈现
只是为了消失
所有令我颤抖与焚烧的相见啊
只是为了分 别
可是 
你不能禁止我在这海边
用我仅有的时间来不断
营造或者重温每一部分的细节

当海洋逐渐升高
迷航的船舶终于都在远方沉没
我当然明白 
今夜之后
我为你而留下的痕迹
不会比一座沙堡更多

是的,你不能禁止,用我的余生,用我这颗逐渐粗糙、逐渐碎裂、逐渐在尘埃中失去光泽的心,来不断重温或营造每一部分的细节。是的,我无能为力,这不肯妥协的、生生不息的爱。

匍匐于泥泞之间,我忍不住想要含泪问你:

为什么时光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前来 然后退下
为什么只有它可以
浪掷着一切的美 一切的爱
一切对我 们曾经是那样珍贵难求的
温柔的记忆

浮沉于思念之海,我忍不住想要含泪问你:

到了最后的最后 是不是
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
不能传达任何的讯息 
我们的世界逐渐冷却
然后熄灭
而时空依然无限 星云连绵

2010年6月1日星期二

梦断朱颜改




读完《听杨绛谈往事》,再翻《我们三》,我的心沉沉得如泰山压顶,被离尘覆盖了很久的罪疚和羡妒,又来纠缠。

字里字外,我怔怔地望着,类似的画面,在想象的视野里云卷云舒;莫名的心绪,如初夏的海潮时涨时落。愈发明白了自己的愚蠢,竟曾试图将你套入另一对举案齐眉的学术伉俪的鞋子里去看去分析。却原来,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大概,这一对知己的鹣鲽情深才是你们的愿景和实质.

“An almost impossible combination of 3 incompatible things: wife, mistress and friend.”What a compliment! What a familiar comment!有伴若此,人生已至化境。更何况,风雨同舟六十载,携子之手与子偕老,琴瑟和鸣、诗文相和、著作等身。老天厚爱若此,夫复何求?!

前尘往事,似满树繁花,丰美了生命,也为乌云镶上金边。笔泄孤意,心怀深情,是“我们三”失散在古驿道后的踯躅难前;深情在睫,孤意在眉,是她一个人思念“我们三”时的忧伤难禁。

一样飘忽的时光,一样潮湿的记忆,一样无人分享的晨昏,一样风吹叶落的声音。不一样的是,我的旧唱机,我的老唱片,布满划痕, 每转一格,总会有令人心碎的沙沙杂音。

这情天恨海的一场浩劫,不敢相信,竟如此爱上了你。芳菲歇处,流年的脉络依稀仿佛。朝恨暮恨,恨只恨迟到了的色授魂与,恨只恨自己的眷恋之情如此执拗深根。即使已无泥土附着,亦无营养供给,它依然顽固求生。

当整个人如撞入蛛网的飞虫,被记忆牵绊,在思念的网中动弹不得。生命,竟毫无阻滞地一分为二。流转的时光和静止的记忆时时牵扯,刻刻纠缠,却再也无法重合。

困守孤城,再不敢独游西湖。怕只怕一个把持不住,就此了断。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2010年5月24日星期一

《锦瑟》

读这本书,想起不少时间深处的记忆碎片。

记得,一向鲜少做推荐的你难得 转发一篇同名文章于我,饥渴地读,细细地读,反复地读,潜心寻找字里行间隐藏的密码,不想错过你不曾言明的心绪;也不知后来究竟是读懂了还是自以为明白了。之后,每每瞥见同样的名字,心里常常会漏跳一拍,视线也逗留地额外得长。

记得,“如果你明白,这就是写给你的”,正是这同样的心愿让我一次又一次在案头灯下,笨拙地涂抹着片纸零墨,甚至不惜“借窃”了他人的字,书写着自己斑驳的记忆与苍茫的留恋。

记得,当你决定不再书寄“惹祸”的千里尺素,我于是更加痴迷你网上的足迹,我于是辗转网上黯然记录悠长心事。当时想,“有人写,有人读,就算是信吧。”辗转的鸡犬相闻,也可以若此,好过从此无字。后来的几番扰攮,你怎知我的急痛攻心?可不可以,原谅我的举止失措?

记得,一向憎厌刺青的彼此,因为一部同名电影,有了一番小小的议论,你逡巡后的一句话,听得我心如捣鼓,良久,香甜的气息一直溢进梦里。如今,无需去刺青,刺青也已经深深刻在我余生的躯壳上,永不消减,永难磨灭。

记得,那张PS过的小照片,两个小小的孩童,肩并肩,纯稚的笑靥,透过泛黄的纸张,明晃晃的,比夏日的骄阳还烈,模糊了我的视线,绞扭着我的心脏。我虚弱地微笑,慌张地躲避,再无暇细看我们不曾交叠的你 的年华的印记,也明白,我别样的心绪,再不能渗入你生命的纹理。

记得,那天地失色的诀别,那泪水涟涟的春节,那久违却又转瞬永逝的温暖, 那极其凌厉的提醒。再不舍,事到如今,你的决心,我也已全然明白。再感慨,时至今日,你的选择,我也已无所期待。

读这本书,恍惚着,究竟有多少人,需要用一生的疏远来印证那一瞬的接近?又有多少人,会用一世的时间来清醒那一夜的迷醉?

也许爱情,只是变换了脸谱、时间与背景的剧本,爱人的心,失恋的情,概莫能外。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2010年5月21日星期五

历史学家的认知陷阱清单——《聪明人为什么干傻事》


与同类书相比,这本书独辟蹊径在:通过历史学家的眼,佐以历史长河中人类的决断事件,考察人们的思维方式,从纷繁万象中梳 理出一张认知陷阱的清单,谆谆善导我们是如何走入认知误区,思考认知陷阱是如何为错误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温床, 我们又该怎样去辨别成败的分界点。这一次,在研究人类思维、解释人类行为的各个学科的学者专家中(神经学家、心理学家、认知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行为学家),历史学家终于不再缺席认知领域的讨论了。

Zachary Shore从丰富的史实中总结出7种反复使人犯错的思维框架,即所谓的认知陷阱(congnition trap), 稍显不足之处是,有些事例的标签,贴得有点勉强。

  1. 暴露焦虑症——惧怕于人前示弱,运用暴力做出过度代偿行为。
    • 两个代表人物:文学巨匠George Orwell, 古希腊政治首领和军事将领Cleon,以色列总理Ehud Olmort
    • 代表事件:George Orwell服役缅甸殖民地时的射象行为,Cleon屠城米提列涅的严苛提议,Ehud olmort在2006年对黎巴嫩真主党实施的军事打击
    • 这 一章节,作者引自美国总统Kennedy著名演讲的一句话——”克制守礼并不代表懦弱无能“,说得尤其好。
  2. 成因混淆——迷惑于复杂事物的多种成因。
    • 代表事件:精神分 裂症和抑郁症的治疗方法;里根是苏联的主要掘墓人的说法。
    • 这一章节 中,作者提出的一个问题尤其值得深思:“启蒙运动的追求科学知识的理念是使我们获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有没有可能这一理念同时以其他方式束缚了我们对世界的 认知呢?是否因为缺少论据而使我们忽视了一些可能是合理的关联呢?”
  3. 平面视角 (Flatview)—— 将人们的想象力限制在一维层面上的僵化视角。
    • 代表人 物:胡志明。美国人对他的形象定位脱不开冷战思维的局限,他其实既可以是共产主义者,又是谋求民族独立的斗士。
    • 代表事件:1998年阿肯色州校园谋杀案
    • 这一章节中,作者对目前流 行的关于全球化得失的思考模式提出了质疑。很多时候,人类难逃“非黑即白”的思考框架的窠臼,事实是,视角不但是多角度的,也可以是多维的。
  4. 万灵药主义——范例式思考,笃信一个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
    • 即 过于信任一个成功的理论,又将之应用于并不适用的领域,
    • 代表事件:Jeffery Sachs在俄罗斯推行的在波兰曾经成功的”休克“疗法;IMF在亚洲推行的开放资本市场和应对其后经济危 机的财政紧缩政策。
    • 这一章节中,最有用的是一个知识点——关于人类认知世界的分 类体系的特点。人类倾向于在典型范例的框架中进行思考,并将最具代表性的范例概念化,并通过这种典型范例在思维中建立分类体系。在同一类别中并不是所有事 物都拥有同等程度的类别代表性,他们往往呈现一定的类属性梯度。
  5. 信息狂——按 照对信息大相径庭的态度分两类,但殊途同归。
    1. 信息独占者 (informizer):封锁信息是推进计划和维护自身地位的最好方法。
      • 萨达 姆·侯赛因对军事将领封锁消息最终自掘坟墓。
      • 日本外相松冈洋右为加入二战轴心国操控信 息,破坏日美关系。
      • 美国联邦调查局和中情局未能互通有关”9·11“劫机犯的重要信息。
      • Zodiac杀手巧妙利用执法区域与权限的重叠与限制,逍遥法外多年。
    2. 信息规避者(infovoider):不愿汲取他人知识
      • 西 班牙传教士德·兰达烧毁大量玛雅文书导致玛雅文明的难以破解。
  6. 镜像思维——以为对方像自己一样思考
    • 两性关系中的镜像思维由一本书——《男人来自火 星,女人来自金星》——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 代表事件:法国殖民军在越战中对越共物资运 输能力的低估导致战争局面的大翻转。
    • 成功案例不是没有:艾森豪威尔就抵抗住镜像思维的诱 惑,拒绝军事支援越战中节节败退的法军;肯尼迪也曾拒绝空袭古巴机场,并发现自家军事基地的薄弱环节。
  7. 墨守成规——拒绝接受日新月异的世界
    • 代表人物:新几内亚高 地的发现者——Michael Leahy;与交流电失之交臂的爱迪生。
    • 成功案例:Louis Gerstner率IBM进行的绝地反击,力挽颓势于狂澜;Rupert Murdoch引领其媒体帝国一路走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其后,他又 以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为例,将其囊括无遗的以上7种认知陷阱,一一对号入座。

最后,Shore提出想要慧眼如炬、周全缜密,就得防御认知陷阱,方法 说易行难,要变通思路,要具备挑战主流观点的胆识,思考问题时需要增加代入感,要不断磨练想象力,还得坚决抵制简化主义。唯其如此,我们方可重塑思维方 式,改进决断能力,减少犯错的频率。

看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古今、中西,大同矣。

2010年5月17日星期一

逝者如斯夫

一向避读育儿经的我,今日鬼使神差地翻开了朱天心的《学飞的盟盟》。一本新新人类视为笑话集的小册子,却读得我笑中迸溅出泪花,胸腔里,左上方处,隐隐生痛。

许是因为几相对照下,流年暗转偷换处的亏欠无数,难以言喻。有些情绪,像黑洞,我一直不敢走近、俯身、审视,唯有绕道。

走在路上,想起岁月揉搓,这世上,我最亏欠的,竟然也不是你。

是夜,梦到久已不见的你。

2010年5月14日星期五

骑驴找驴?——《The Wisdom of Crowds》


《The Wisdom of Crowds》James Surowiecki于2004年写就的,彼时,Web2.0还是新生事物,他还得用猜公牛体重的逸闻趣事、猜豆子的实验来佐证群体智慧的主张。而今,群体智慧的应用则俯拾皆是,不胜枚举:譬如Google的PageRank,Wiki, Imdb的推荐影片和豆瓣的推荐阅读等等。

要而言之,这本书的主旨就是:群体决策的质量在很多时候超过群体中的单个个体的决策质量,哪怕他是“专家”。

Surowiechk一一说明了 良好的群体决策必备的四个条件:
  1. 多样性:群体决策的可靠性是随着群体人数和差异化的增加而上升的。
  2. 独立性:独 立的信息来源与个体思考是群体的聪明与愚钝之间的分野所在。原因有二:
    • 独立性能够保证人们做出的错误决策不影响其他人。
    • 独 立性能保证我们获取新的信息,而不是每个人都已经知道的数据。只有当处于群体中的每个人所拥有的信息与每个人的私人信息相等时(说明减少了依赖性),这个 群体才可能做出明智决定。
  3. 分权:一个分权体制更利于创新
    • 特点:命令与信息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 上而下的。
    • 好处:能够让人们在各项活动中彼此合作,而且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育独立性和专业化。
    • 缺陷:信息被固定在 这个系统中的各个部分。
  4. 汇聚:
    • 群体决策要有效、明智,必须赋予群体充分吸纳其成员各种观 点的机制,这里涉及到一个Information Cascade的问题。此外,以下几个因素读可能影响群体决策:
      • 发 言的先后次序:要提升一个群体的决策水平,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尽可能保证同时(或接近同时)做出决定, 而不是一个接一个地做出。
      • 观点提 出者的地位
      • 观点提出者的健谈程度
    • 非理性的个体行为,将会给群体带来一个理性的结局。
当然,在群体与个体决策的角逐中,群体也不是必然胜出的。历史上屡见不鲜的crazy mobs早已现身说法群体可以走向怎样的深渊。这里涉及两种现象:
  1. 群 体迷思:同化群体会依赖群体,排斥不同见解,在讨论中坚信群体决策的正确性。在群体迷思的框架内思考,不但不能打开人们的思路,反而会使他们的思想限于窠 臼。
  2. 群体极化:群体讨论会使人们更容易走向极端。原因之一:个体试图附和群体的趋势而造成的。原因之二:个体将群体的利益置于个体利益 之上反而会危及群体决策的明智。
在群体中,还可以观察到两类行为:
  • 强互惠主义(Strong reciprocity):是指即便在不会为自己带来任何利益的情况下,人们惩恶扬善的愿望。譬如Ultimatum game
  • 亲社会 行为(Prosocial behavior):促使人们超越了狭隘的自我利益,有意无意地维护了共同利益。
生活在一个重视 集体甚于个人的国度,从小受的是“牺牲小我,服务大我"的教育,成长在”向金钱看齐“的物质年代,常年工作在一个讲究team play却又赏罚欠明的环境,在中西方文化的冲撞和夹缝中辗转求生,阅读这本书引发的思考不少。总的来讲,Surowiecki肯定群体的层面多,论及群 体决策的弊端相对较少,针对群体思考的缺陷也没有具体而微的解决方案,与我个人生活在群体中的感受相去甚远,但此书仍不失为一本好书。

最后,让我唏嘘的一句话是:如何对待陌生人要比如何对待认识的人更能表现出一个社会良好的风范。

补充阅读:
The Wisdom of Community
Group Psychology

《推理的迷宫》之读书笔记


是在看《囚徒的困境》时知道William Poundstone的,他用非常简明易懂的语言和翔实的史料阐述了博弈论和其创始人约翰·冯·诺伊曼的生平。彼时恰好在听Yale的公开课Game Theory,听读比对着,收益良多,可惜因为懒惰和琐事扰心,课听到一半就搁置至今,笔记因此迟迟不曾整理出来。书读完后就起意要找Poundstone的著述来看,因为他的书堪称科普入门的佳作,博闻强记,极富洞见,且深入浅出,阐述明晰,《推理的迷宫》可以为证。

我对逻辑推理向往久已,也曾在图书馆寻觅良久,试图读过金岳霖的逻辑学著述,却终于被抽象理论和艰涩语言吓退。但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一反常态,引我入胜。

开篇是著名的“缸中之脑” (brain in a vat:如果人类的全部经验是一串神经脉 冲信号的汇集,那么我们很难证明我们不是一个”缸中之脑“,很难证实外部世界是否真实存在。),由Hilary Putnam提出,通过思想实验的形式,表述了哲学家所说的“知识问题”,指出我们有可能受到蒙蔽——以某些我们甚至不能设想的方式。

其后,他提及古希腊哲学两个流派:
本体论:关于什么是最真实的实在的研究。
认识论和证实理论是研究我们如何知道我们知道的东西,探查从证据推演出有效结论的过程。

他对“理解”下了明晰的定义:最低限度是有能力发现信息内部是否存在矛盾。可见,听过、读过、记得某个信息与理解这个信息之间是有巨大鸿沟的。

接着,他阐述了构成科学方法的基础是归纳与演绎的结合:

演绎:从给定的事实出发推出结论。
  • 有效的演绎推理属于推理的真理。
  • 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则出发,并将之应用于具体场合。
归 纳:从观察资料出发,在这些资料尚未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之前进行外推。
  • 科学和常识都以归纳为基础。
  • 归纳推理的 合法性总是弱于演绎推理。
  • 归纳是一个倒退过程,它是从具体场合出发得出一般性原理。
然后他指出逻辑谜题和悖论之于逻辑的重要性不亚于实验之于物理学。

悖论最基本的含义是“矛盾”。它从一系列合理的前提出发,而后从这些前提推演出一个结论来颠 覆其前提。依据矛盾的生成方式和生成点,可以对悖论进行粗略的分类:
  1. 谬误:最弱形态的悖论. 通过一个微妙而隐蔽的推理错误生成一个矛盾,这里,悖论是一个假象。
  2. 挑战常规的悖论:威力较大的悖论,通常表现为思想实验 (thought experiment)的形式。思想实验展示某种可以设想但难以实际达到的状态,以形象化的形式来揭示某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观点可以导致荒谬的结果。这种矛 盾虽然令人惊奇仍旧可以解决——放弃原来的假定。著名的“孪生子”悖论是其中一例。
  3. 难以解决的悖论:“说谎者”悖论是其中一例。
在逻辑学上,发现悖论的问题在理论上被称为“可满足性”(SATISFIABILITY)。

悖论不是由一个单独命题造成的,而是由数个命题相互作用 产生的。命题越多,发现命题集内部是否包含矛盾所需时间则以惊人的速度膨胀。所以“可满足性”为获取信息并从中推出结论的难度设置了一个大致的限度。

关于逻辑变换,他以“亨普尔的乌鸦悖论”为例,说明我们没有必要否认一个命题和它的换质位命题等价,但我们必须对逻辑变换持谨慎态度,因为证实并不总是可以“识别出”逻辑变换。通常我们是通过正例确立概况陈述,通过反例反驳原假说。

他对乌鸦悖论做出的思考非常精彩——在逻辑上,“所有非黑的东西是非乌鸦”与“所有乌鸦是黑色的”是等价的。这个悖论与乌鸦和非乌鸦的相对数量有关。乌鸦是一个 合理的概念,而“非乌鸦”则是一个否定性概念,一个包罗甚广的词,代表一个背景。一条红鲱鱼可能确实证实了“所有乌鸦是黑色的”,但是仅仅在一个无穷小的 程度上提供了证实,所以它也同样能为“所有乌鸦是白色的”的提高一个无穷小的证实。
...

很不错的一本书,但需要时间消化和复读。

2010年5月6日星期四

我写,故我在 —— 《荒人手记》


开篇好读,我诧异,这样明净的笔致,这样简洁的文字,这样议叙分合自如、论辩驰骋往返的文体,为何不曾早早遇见?!沉进去,潜进去,尘世喧嚣瞬间隐退, 文字里的情绪悄然席卷。现实被雾化,记忆又成像。

他是荒人,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愿苟活于纲常人世。她是胡兰成的门生,兼而传承张爱玲的书写特征。这是他的告解,这是他的忏悔,这是他的默念;也是她的咏叹,还是她的沉思,更是她的美学;关于情色,关于书写,关于存在,关于寂寞。

关于情色:
  • 以肉身做道场,我们验证,身体是千篇一律的,可隐藏在身体里的那个魂灵,精妙差别她才是独一无二啊。
  • 唯有过过毫无约束日子的人,才知道有约束,是多么幸福可骄矜的。
  • 旧 雨新知,对于我们长大成人后各自谋生甚少重叠的部分,我们谦卑看待,不忍冒犯。我们之间的感情,如同一个九十岁老人的记 忆:越近的越淡忘,越远的越记得。老人们的日子,过去,像是一张一张珍珠色的停格,后来到现在,则像快跑的片子一团糊了。我们亦然。越到后来,当我们越分 歧,越多新人新事参加进来的总和超过了我们往日所一起拥有的甜美资产时,我们变得,死命守住共同的,而不愿去触碰相异的。我们后来并不多的相聚里,除了叙 旧,叙旧,还是叙旧。多么愉快,且总是把我们从残酷大地洗脱出来的叙旧,其实又是多么脆弱。(我于焉领悟,为何当年MSN时,话题总是绕不开的旧雨,哪怕 我是那么那么渴望融入你的新知。)
关 于书写:
  • 用写,顶住遗忘。
  • 时间会把一切磨损,侵蚀殆尽。想到我对你的哀 念也会与日消淡,终至淡忘了,简直无法忍受,如果能,我真想把这时的悼亡凝成无比坚硬的结晶体,怀佩在身。我只好写,于不止息的绵绵书写里,一再一再镌深 伤口,鞭挞罪痕,用痛锁牢记忆,绝不让它溜逝。
  • 内省令交际更 疏淡,这才能愈加挚于纸墨寄情。
  • 时间是不可逆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然则书写的 时候,一切不可逆者皆可逆。
关于寂寞:
  • 寂寞是不能排 遣、打发的。我太明白,遣而遗之,随即,它又来了。而且这回,它要的更多。寂寞唯有一途,就是与寂寞彻底共处。
  • 如此如此,一再重复的情境和事件,是织毯翻过面来的漫漶纹理,织着我无望无止 的空待。我渐习惯于这种空待。经历过一回合复一回合的不信、求证、明白、否定之否定,所获得的空待。
  • 日复一日,我的白痴岁月, 空心佬倌,端靠着常识度日罢了。其荒莽无文,恍若白垩纪侏罗纪的一只大爬虫。
  • 你盘踞着全部身心,使人无书可阅,无乐可听,无带可看,书写无字。
咀嚼着这样偈语般的字句,回味着甘涩如榄的往事,如露亦如电。

我的躯壳,行走在这个错失 的年代,他人尚期待日出,我已目睹日落;我的魂灵,还飘荡在那个幸福的年代,只有相信,不知怀疑。

视线所及,你紧蹙的面容,割伤我心;你蹒步的形影,烫烙我心。

原谅我,一个有肢体语言障碍的伶仃人。
你知道的,我总是被自己的语言所困,我的修辞总是跟我意图之间存在过大过多的空隙。

2010年4月27日星期二

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


清末民初,大家迭出,群星熠熠。惭愧的是,对于各泰斗巨匠,我竟一直不甚了了。即便遇上几个家喻户晓的,又会避而不读,绕而行之。究其因,还是鸵鸟心态使 然。彼时烽烟四起、哀鸿遍野;人逢末世,动荡飘零、生死离合,又岂是自己能做得了主的?即便是风花雪月,也被那兵荒马乱的背景染成惨淡的灰。一直和张爱玲 保持距离,除此之外也是惧怕她笔下不留情面的真实、刀砍斧凿般的分明以及乱世的苍凉。

几年前,终于吹掉《半生缘》书页上的灰尘,认真地 读。孰料,曼桢最后一句“世均,我们回不去了”,多少流年,她的,他的,你的,我的,在内心尖锐的刺痛下,就这么呼啸而过。后来,她的书,再度搁置。《色 戒》的热议、《今生今世》的喧嚣、《小团圆》的纷争,也丝毫不曾动摇我回避的决心。

近日,在阅览室寻找《听杨绛讲往事》时,偶遇《哪一种 爱不千疮百孔》。读张的文字,余悸尚存;读写张的字,自然少了那一点点畏怯。以前不读,是不耐世间此起彼伏的各种言说,而今想读,除了突生的一点点好奇, 也是因为,在汗牛充栋的书籍中,此书书名勾留住我的视线。亏了作者的细致功课和锦心绣口,我算是对这个奇女子的前世今生有了粗略大致的了解,也体察到她自 己一袭生命的华服有着怎样的百孔千疮。

祖父张佩纶,少年成名却仕途顿挫,是一个夭折的传奇,虽得了岳父李鸿章的青眼有加,但终究还是辜负 了“成名需趁早”的机遇,纵有举案齐眉的婚姻,也难掩背人处的沉郁。父亲张志沂,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遗少,坐吃山空,不合时宜地活在新民国。他与张爱玲, 就是一本爱恨纠缠的糊涂账。母亲黄素琼,勇敢又新潮,不是不爱一双儿女,而是更爱自己,于是总能清醒地算计着得失成败。姑姑张茂渊,将剩女做到了极致,有 着刻骨的真实、刀截般的分明,机智又风雅,强悍又独立,厌憎人与人之间鄙俗琐屑的纠葛,她的洁癖,对少年张爱玲,有着深远的影响。弟弟张子静,平庸懦弱, 畏寒怯冷,因为最后对姐姐不出恶言的温厚与维护,让人平添一丝好感。至于张的情史,她的最初与最终,做为旁观者,看看戏就可,说三道四,还是罢了。

平 心而论,对于生命中与张爱玲有过深切牵扯的那些人,闫红的论断算是别出心裁、精妙绝伦的,让我抚掌称叹之余,回味良久。若再加上她的锦绣文字,与时俱进的 网络语言,东拉西扯、冷嘲热讽、嬉笑怒骂之风,这样的阅读,不失为一种享受。

回家的夜路上,又在想你。她与鲁迅,曾是少年的你钟爱过的那 杯茶。你说:少读张爱玲,你由此兼具老人与孩子的心态。回顾自己的来时路,在你品咂着狂人日记,冷眼相看倾城之恋,憧憬着未央歌的同时,我却是捧着亦舒和 西漫小说读得个不亦乐乎。曾经自豪于与你精神契合,却发现终是隔了层纱雾里看花罢了。回心细想,大概是那时不期而至的亲密、飞扬的恣肆,年少的轻狂,酣畅 的笑语,淋漓的诉说,刻骨的相思,才让我高山流水般引你为知己,可是惭愧,那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的了解与懂得,竟是这般肤浅,仿佛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一般,我竟也不知你太多太多:你爱听古典、你阅读兴趣涉猎极广、你对孩子既喜爱又有耐心,你爱嚼鸭舌,爱啃脚爪,爱啖牛筋...后来偶尔会困惑,我们的时间,究竟都挥霍在哪里了?是我太自私太自我,还是我们的机会太少?

呜呼, 时至今日,我依旧不知你最爱的水果...每每行经水果摊,只恨当初不曾坚决得缠着你问个明白。

告诉我,我们的爱,是否也千疮百孔了呢?

2010年4月26日星期一

囚鸟——《不存在的女儿》


你有没有体验过被时光困住的感觉?
你有没有试图去保存记忆,竭力挽留人生中某些稍纵即逝的时刻?
你有没有过看着心爱的人渐行渐远,终于不 可追回的经历?
你知不知道一个冲动的决定、一个简单的举动也许就能改变人的一生?
你知不知道为了逃过心痛,很多时候你也可能错过了无数的 喜悦?

戴维,他开始并不了解,后来,等他明白过来,已经太迟。

是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是那个毫不犹豫写下地址送走女儿的 那一刻,是那个善意的谎言成型的那一瞬,他自己、他美丽的妻、他聪明又健康的儿子、他先天不足的女儿,以及暗自恋慕他的护士,他们的人生,从此走向不同的 旅程。后来,他一直被囚禁在那一刻,听任一个错误吞噬自己的一生;后来,他用疏离在他和家人之间筑起高墙守护秘密;后来,他用镜头去捕捉记忆、留驻时光, 想籍此抗拒失落与变迁;后来,他的所有沉默、所有照片,都彰显着他密而难宣的渴求;后来,他眼睁睁看着家庭分崩离析而无力改变。

一个秘 密,长成一片黑森林,葱郁的爱,消失成灰烬,悲伤的人,腐朽成白骨;一只囚鸟,不知该如何唱出心中的爱。他终于还是选择:遥望蓝天,沉默到了;悲伤向隅, 孤独至死。

有些错,易犯难纠;有些罪,无法救赎;有些伤,无从愈合。

时间,可以囚禁你,时间,也永远不会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