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1日星期日

Believing is Seeing



因为犯过错,因为还在错误中煎熬,因为将来不可避免得还会犯错,所以我会对人类行差踏错的根源以及犯错后又会如何应对比较好奇。

近来陆续读了两本与错误有关的书,一本是普利策新闻奖得主Joseph T. Hallinan的《Why We Make Mistakes》, 用丰富的事例举证了人类怎样思考,怎样看,怎样记忆,怎样忘怀,又是什么引诱我们的人生抉择变得非理性。另一本则是由两位社会心理学家Carol Travis 和 Elliot Aronson连袂写就的《Mistakes Were Made, but Not by Me》。顾名思义,就可知是关于出错后人类如何自我欺骗、诿过卸责的、自我辩解的。对照着读,比较有趣。

串读后的笔记如下:

为何视而不见:The brain is designed with blind spots, optical & psychological.
  1. 生理因素:
    • 眼睛能够清晰看到的范围只有2度。
    • 在正常的观察距离内,清晰的视觉区域,实际上不超过1/4的象限,眼睛每秒钟大约有三次的转动和停止。
  2. 心理因素:
    • 我们能够注意到的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自己。
    • 我们到底看到什么,还与我们想要寻找什么有关系。
    • Confirmation bias: accompany with "naive realism"
    • what you see confirms what you believe, what you believe shapes what you see.
  3. 认知因素:
    • 人类的认知是节约导向的:注意到一些事情的同时会忽略掉其他一些事情。
    • 我们越擅长一件事情,就越倾向于在此事上走马观花。
为何转身就忘:
  1. 在大脑中,意义才是王者,而细节并不重要。
  2. 情感特性(如诚实、可靠)比面孔的外部特征更容易被人记住。
判断力的影响因素:
  1. 第一印象:倾向于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 哪怕改变会更好。
  2. 价格:价格越高,效果越强
  3. 颜色:黑色常与力量、权势等同起来
  4. 悔恨:人们对“作为”比“不作为”所致的错误,感觉要负有更大的责任。
偏见:
  1. 记忆的偏颇:
    • 人的记忆充满对事实的系统性修正。
    • 人们总是反复不断地用一种更积极、自我吹捧的方式来重构有关自己过去的回忆。
    • Memory can be our personal, live-in, self-justifying historian.
    • Source confusion -- Confabulation;
    • False memory: by distorting it, people can turn their present lives, no matter how bleak or mundane, into a dazzling victory over adversity.
  2. Hindsight:
    • “事后之明”的存在,很难接近客观公正,因为知道事情最终的结果会影响到我们如何看待或者回忆过去的方式。
  3. 大脑偏爱简洁: 曲线变直线,不规则变规则,无意义变有意义。
  4. 印象管理:
    • 谈话不仅仅是为了传递和交换信息,有时也为了让别人形成对自己的一种印象。因此,准确性有时就会让位于“印象管理”的需求。
    • Prejudice serve as self-justifying, allow people to justify and defend their most important social identities (race, religion, sexuality) while reduing the dissonance.
  5. 利益冲突:
    • 披露偏见并不能消除偏见.
    • 披露利益冲突会赋予当事者一种“道德豁免权”,结果适得其反。
认知失调:The engine of self-justification

Self-justification can
  • cover up our mistakes
  • protect our desires to do thing just the way we want to
  • minimize the hurts we inflict on those we love
  • prevent us from left standing emotionally naked, unprotected, in a pool of regrets and losses.
  • minimize the bad feelings we might have as doers of harm
  • maximize any righteous feeling we might have as victims.
读的过程,我的记忆闪回到那年夏天:巨变之后的短信,竟然会被我错读一个词,由此带来了天壤之别的意义,幸亏在其后的交流中,误解被澄清了,否则,难以想象这样令我痛切的误读会怎样在我的心中发酵腐烂。

另外,我问自己,知道了"Believing is seeing,seeing is confirming what we believe",我还会再重复以前那样会错情悟错意的错误吗?我还会坚持己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它的证据和事实,只看自己想看的,只寻找自己想要去证实的吗?我还会不断得兜圈子,耗得你精疲力尽吗?我还会那么相信当初的心有灵犀吗?

此外,我再问自己,我的记忆有没有做出有利于我的系统性修正甚至重构?行差踏错后,我的self-justification引擎有没有轰隆作响呢?我可曾勇于承认错误并咬牙背负那不可承受的重荷呢?

最后,我问自己,明知是错,为何我还是如此飞蛾扑火、义无反顾?一个人,可不可以”发乎情,止乎理“,将心中的感情与形诸于外的言行分隔开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