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临危受命,替前老板治下某产品整顿乱象,洗刷恶名。
两年的时间砸进去,终于可以甩掉永远的背锅侠的恶名,堂堂正正立于兄弟产品前,内部项目运作亦是有条不紊,海宴河清。不是不自得的。当然,其间酸甜苦辣,艰难险阻,一言难尽。
好在,前老板善以人为本,双刃剑的另一面,让我在吃尽人事制掣的苦头之余亦如沐春风,赴汤蹈火,在所难辞。每月一谈中,难免倾倒情绪垃圾,抱怨声声,出乎意料换来一本做满笔记的纸质书,原来帅哥老板旨在帮我职场修炼,以期达到更上一层楼的修养境界。
坦白说,忙忙碌碌,沉浮在百态职场和一地鸡毛的日常中,浮躁主宰了心态,除了快消品的网文,读不进书很久了,直到今年初。
为了你能尽快回归日常生活轨道,我竭力抵抗着自己的瘾,勉力实行我答应你的事:工作、读书、追剧、吃饭、睡觉。
静默的夜,被延长的时间,我终于翻开这本搁置了几年的书。
书很厚,作者开卷先讲”其人“、”其书“和”其道“,交待了道德经的源起 ——老子为了出关,不得不留下他的”道“家思想 ;目标人群—— 士、王、圣;目的——悟道:不妄为,不多为,顺势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一言以概之,道德经就是一部领导学,给各类的长(家长、官长、国家之长)讲治国之道、为官之道、人生之道。
你说,读书要读原著。非不愿也,实心有余而力不足矣。以前不是没翻过,耳熟能详广为流传的几句也能默诵,但是真正的解读,却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没文化的程度,可见一斑。
借着此次翻书夜读的机会,做了些笔记,以弥补金鱼记忆的短暂。
- 《道德经》里的道德,道在前,德在后。道要解决的问题:方向和目标;规则;境界;红线和底线。德就是要按照道去做事,就是有德。现在的道德一词,德已经把道吃掉了,反而因为没有道的标准,无法衡量有德无德。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里的名就是语言和逻辑。能用语言和逻辑来讲述的道,就是一个有局限的道,因为语言和逻辑是有局限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孔子、老子时代的人,都很矜持,不愿写书,就是为了谬种流传,不被他人和后代给曲解。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是说观察一个事物(譬如人),从无(无形的精神世界)的角度观察他的妙处,从有(具象而有边界的肉体)来观察他的边界。”从有和无两方面来观察,是谓”玄“,更多的关注无的作用,懂得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第二章讲的是世界运动的规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以及按照这个规律来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 —— 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
- 为,无为:想要有为,得明白什么是无为,得知道什么该舍,什么该去掉。
- 事,无事:想做事,你得知道在哪些方面,该无事,不多事,不干扰别人,不瞎折腾。
- 味,无味:最有味道的是没有味道。无味,是味道的极品。
-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是劝诫人不能过度追求喜爱,否则耗费巨大。人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格局衡量的主要维度是:视野宽、胸怀广。
- 静之徐清:要有定力,要学会沉淀,宁静以致远。
- 上善若水:善下,善渊,善仁,善信,善治,善能,善时,善清,善胜。
- 身为领导,要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善于处下才能真正居上。
-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这里是说俗人的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无所不知,精明,明察秋毫,实际却是较之锱铢,失之尺寸。
- ”不系之舟“,这是庄子讲到的一个形象,是指自由自在之态。”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是指船随着水顺波逐流而不知其止,那种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状态。
- 伟大的思想家,往往有共通之处。譬如老子的”不自是、不自见、不自伐、不自矜“和孔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都是劝人不要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自我吹嘘,自我骄矜。而佛教里也提到过类似的:”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读到二十五章,有点”审美疲劳“了,正好”繁花“热映热议,于是我暂时放下书,转战追剧去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