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半了,若有所待。刷新、等待、再刷新,红标并没有如愿出现。告诫自己,得拔出来。
又是周末,天公不作美,冬雨霏霏,考虑了一下,还是坐地铁去书院罢。
这次带了图书证,打算借一批书出来。查询书目,发现书院的不足:哪怕已是网红,地理位置绝佳,设计感十足,硬件条件上乘,细节处贴心人性化,但书藏和上图相比,还是逊色了不是一点点。想读的书单里,一长串都没有,有点失望。总算还是找到几本,一一寻来。想是因为冬雨,人没有以前多,很容易就找到靠落地大窗的座位,透过玻璃,都市的繁华,倒映出这一角的安静。
已经忘了这本《偶然的创造》是为何会收进我的豆瓣”想读“的书单,许是因为它名列2022年度外国非小说类文学榜单?
书不厚,文章短小,集结了意大利作家
埃莱娜·费兰特在卫报发表的52篇专栏文章,插图精美,最有趣的是作家的神秘:
埃莱娜•费兰特只是一个笔名,她的真实身份至今是谜,甚至有人猜测是他而非她。作家还在专栏里对此专门写了一篇来驳斥这样的猜测背后隐含的男性优越感。她最为人所知的作品就是“那不勒斯四部曲”,其中的《我的天才女友》不但被改编成话剧,而且被HBO拍成剧集广为流传。短文涉及主题甚广:有对恐惧和嫉妒、成长和衰老、身体与写作、谎言和隐私、友谊和爱情的看法,也有对她个人经历的回顾:童年的说谎,和烟瘾还有失眠症搏斗,英年早逝的友人,母亲和女儿的联结。
我比较认同她对朋友的看法:“朋友”这个词是不合适进行等级划分的。朋友就像真爱一样难觅,熟人却可以数不胜数。友情具有爱情的丰富、复杂、矛盾和冲突。在她看来,对一个女性朋友的爱和对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的爱,本质很相似。读至此,不由自主的就会想到你博文中提到的“墙内知音”、“两三位灵魂伴侣“之说,放在当时的时间节点和你对疫情时代你我沟通不畅的感受回忆,我忍不住会猜想是谁当得起你这样的说法,应该不会是我。不是不酸涩的。
摇摇头,强行转了念头不去想你,继续读书。读罢,最让我忍俊不禁的,是她对两个标点符号的厌弃。
感叹号:这不是情感丰沛的标志,而是对书面交流缺乏信心,担心词不达意,会使感情显得干巴巴的。作家本人喜欢低声细语,不失风度的兴奋,有教养的指责,害怕过激的情绪,她认为,“我恨你。”具有一种力量,呈现出一种情感的真实,这是“我恨你!!!”所没有的。
省略号:这个符号的表现力很强,可以传达出很多信息:不安、尴尬、羞怯、犹豫不定和欲言又止,或者放弃想要说出的过分的话。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作家对于“温柔淡出”的爱好,渐渐转变为对“支吾回避”的厌恶。她坚信,任何讲话一旦开始,就不该欲言又止。保持沉默是会引起别人的非议,但它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一旦决定打破沉默,开始说话,就应当完完整整把话说完,不回避,不含糊,没有取巧的省略。
看到这,我是有点汗颜的。似乎,我在和你的文字交流中,省略号是常常出现的,而感叹号也难免。😓
午夜醒来,辗转挣扎许久,终于按捺不住渴望,打了电话。长长的对话,你说我听,你问我答。我提到了此书的阅读,你果然是看不上这两个符号的使用的,认为就是表达能力匮乏的标志。我微笑不语,掩饰自己的赧然尴尬。也不知隔着长长的电波,你是否有所察觉。估计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