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8

【转载】——逃出你的肖申克

未等号角响起,春天,就迅捷窜到眼前。

夜深星沉。走在路上,轻风拂面,象情人温柔的手。枝影婆娑,白色的、粉色的花蕊,半放半收,已是星星点点,象穹庐上的星群,俯瞰着苍生。可惜,我看此花时,此花颜色,却在我心外。

脑子嗡嗡的,早失去思考能力;心里木木的,更失去感觉能力。想起emotional trauma这个词来,比照症状,可以对号入座了.

亟需恢复思考判断能力,可惜,越心急越喝不了热粥,越想头越疼。终于不再固执得去撞南墙,开始看看别的,暂时跳脱牢狱。

瞎逛,无意中遭遇Mind hacks,里面的“逃出你的肖申克”系列博文,有点意思,其中有些话题,我们也曾触及。本想转发给你,想想改为在此转载。

既然要养成“燕过留痕”的习惯,以弥补记忆的急剧退化,就摘录一些以为然的。虽然如今我即便改变思维,也似乎难以改变生活,但想想总不犯法。有句俗话怎么说来着:“Hope for the best, but prepare for the worst ”。

1. 切身体验。我们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感同身受,但心理学实验同样也表明,自己是无法从强度上真正感同身受别人的痛苦的。

2. 别人口中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个世界,客观且全面的描述一个事情极少有人能做到。

4. 世界是复杂的。坚持到底不一定就胜利(甚至有可能万劫不复),而不坚持到底也不一定就失败(学会放弃也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互相影响,用单一因果来解释事件几乎总是不恰当的,唯一能够靠谱地搞清因素X和因素Y之间的关系的方式就是通过随机控制实验

5. 未来是不确定的。人类天生有一种寻求确定性的需要,以及控制周遭的小世界的需求。然而与我们的控制错觉相反,这个世界有太多因素是不确定的,除了自己的因素比较可控之外,外界的机遇因素几乎完全不是能够控制或预测的。我们最多只能做好头脑准备,尽量不错失机遇。

6. 别人的道理,自己的事情。表面不相似性阻碍了知识的迁移运用,要善于抓住知识本质,触类旁通,将道理外推到表面不相似但本质一样的问题领域之中。

7. 认知失调与自我辩护。如果我们在听到别人的道理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心理上的倾向,那么即便别人给出一个有一定说服力的理由,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我们也会竭力为自己辩护;又由于世界是复杂的,所以我们几乎总是能够找到辩护的借口。

8. 失败即成功。失败的事情中揭露出来的信息一点也不比成功事件中的信息少,或许往往还能得到更多的东西。

9. 情绪对照。如果没有经历失败后的糟糕记忆,我们就算理性地认识到目前的做法是更合适的,也很难从情绪上强烈地感受到这么做的“正确感”。

10. 天性。贪婪、嫉妒、短视、投机,这些天性在远古社会曾经成功地让我们的祖先占取了生存繁殖优势,然而现代社会的情境已经改变,分享、合作、交流、长远、诚实,这些才是在现代社会获得成就的方法。但由于我们的天性还没为这个社会准备好,因此,我们常常需要用理性的声音去说服内心的原始人。

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并不代表你的过程就错了。同样,结果正确也并不代表方法就一定正确。客观的做法是:看重过程,而不是看重单次的结果

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系统的认知偏见:我们经常对事物作出错误的解释和归因。

我们平常的决策与判断强烈地依赖于情绪系统的输出。这种对情绪系统的强烈依赖使得理性的证据在强烈的情绪面前显得孱弱。正确的做法不是一概而论地听取直觉的意见或者一概而论地不听取,而是将它当成一个启发式的判断,然后利用自己的理性大脑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客观的、逻辑的检验(Critical Thinking)。

我们对于事物的思考深度常常是不够的,在浅层次的思考了之后,如果我们的情绪系统或者直觉已经给出了倾向,那么很少有人会继续深入地思考,而开始转向着手行动。别让事实替代我们进行思考和推理,应该利用人的归纳和推理能力,仔细地,理性地思考、权衡各个选择的利弊,而不仅仅满足于情绪上的判断。我们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在现实中就走得越稳。

正如数学家们透过悖论对数学的奥秘一窥端倪,心理学家们也在透过形形色色的错觉现象探索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机制。错觉现象实质上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原理:我们的大脑从外界接受到的信息其实是满含着歧义的,然而我们的大脑几乎每次都能够从富含歧义的信息中找出最靠谱的解释,这得益于漫长的进化过程,以及我们平常生活中积累的大量先验假设。但先验假设是双刃剑,其锋刃的另一面就是我们常说的“偏见”。

我们总是混淆“事实”和“推断”,尤其是当我们对推断的确信度很高的时候,或者某种推断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或者当这个推断源于大脑天生的偏见的时候。我们太可能因为受到知识的局限性而对事物的看法产生无法消除的偏见,有时候打破这种偏见的唯一途径就是开阔视野,多积累知识,以及和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讨论,否则就算抱着“我可能是错的”这种信念,你也不知道怎么去证伪自己的一个猜测。

偏见代表着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能够使我们事先就对未知对象的属性进行靠谱的预测,但另一方面,偏见也很可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和自我妨碍的篱笆

关于虚假记忆的研究也表明,我们的记忆并不像电脑的存储设施那样,忠实记录,然后忠实读取,而是在记录和读取的时候都是相当程度上“构建性”的,而构建所用的“素材”则是我们之前在生活中积累出来的经验。这也是为什么同一个故事经不同的人口口相传之后会出现形形色色的版本的原因。

提醒自己keep an open mind:“这只是一种解释(可能),未必是唯一的解释(可能)。(想不出其他解释不代表就不存在其他解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