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4

倾听的艺术

今天的培训讲师首先讲到改善认知模式,避免功能失调思维。在其所举十种功能失调思维中,透视人心赫然在列,我起始是有点疑惑的。一问之下,才知其实并非指真正的透视人心的能力,而是指人尤其东方人在沟通中倾向于通过他人言行来暗自揣摩人心而不是直接求证,这样容易引起失调思维,为自己平添不必要的烦恼和压力。

后来又老生常谈的讲到沟通技巧,有点厌倦。理论永远是理论,实际操作应用就完全在乎个人。倒是在听到关于倾听的艺术部分,心头稍稍牵动了一下。

在人与人沟通中,聪明人似乎更容易忽视倾听的艺术。因为聪明,他们以为能“透视”人心,从对方不够完整的表达中自以为理解了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而事实上,很有可能大相径庭。我于是想到一直以来我不断在反思琢磨的我们之间的沟通障碍,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曾经心有灵犀的我们在多年以后的交流中步履维艰?是时间?是距离?是经历?可是这些外因相隔多年并没有改变过,那为什么前后的感觉会如此不同?还是由更多的内因所引发的呢?

毋庸置疑,我们之间,我的不善表达,肯定是主因之一。但是,有没有可能,我们也不是非常善于倾听呢?思维敏捷的你,会不会因此太仓促就从我不够精确的语句中迅速推导出自以为是的意思和结论呢?兴趣广博,涉猎很广的你是否又会因为自信和缺乏时间而不会于“盖棺定论”再去反刍我的语句揣摩我的真实想法呢?骄傲的你是否又会因为傲气或我也具备的某种固执而不愿当面求证?于是误解开始聚沙成塔,积少成多。不过,我自己,有个不断翻阅留存下来的那些语句的习惯,除了可以舒缓自己的思念,也产生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一遍遍反复阅读细细咀嚼中,会下意识切换自己的视角、处境,替你设身处地想想。也因此,在事发后浮现的同理心中,自己在那些个当下所感受到的情绪所理解的东西所持有的观点其实是在不断修正渐次客观深刻起来的。我想,这样的延迟“倾听“艺术,要“归功”于我对很多未知领域的缺乏兴趣和好奇,以及我对很多与你类似责任的推卸逃避,由此腾挪出来很多难以打发的空白时间罢!也不知道,你若换做我,又会做何想。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是不是,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