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罗斯林研究所于1996年试验成功的克隆羊多利,标志着人类生物工程研究成功迈入新领域。但是,古老的追问人类本源的哲学问题如“我是谁?从哪里来?为何而来?”尚没有得到解答,新的道德伦理问题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大踏步前进来到了人类面前。
复制克隆人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克隆出来的人是不是人?有没有人类的灵魂?有没有属于人类的七情六欲?该不该拥有同等的生命尊严?该不该追求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想?科学有没有温度?该不该有温度?如何解决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
著名日裔英籍小说家石黑一雄的第6本小说《Never Let Me Go》,正是以此备受争议的生物科技为题材,选取克隆人凯茜的视角,通过她对记忆的梳理,讲述了她们在黑尔舍姆寄宿学校几与常人无异的成长心路和情感经历,以及他们早被设计好地“命运”和其后无可回避的“责任”。他试图借助这样一个引入深思的寓言向人类揭示人性幽深处的自私、残忍和怯懦,拷问日益傲慢自大的人类以及无法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同步的伦理道德。
之所以会选读这本书,原因有三:首先是书名让我心动;其次是中文版的代译序及题材选取引人入胜;再就是石黑一雄还是获89年英国“布克奖”的《The remains of the Day》的著者,此书后改编成电影《长日留痕》,并由大名鼎鼎的Anthony Hopkins将代表英国文化特征的典型——男管家的克己复礼拘谨内敛演绎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遗憾的是,期望指数越高,往往失望程度越大。作者借凯西之口絮絮道来的回忆,如此平淡而细碎,人物刻画简单,情节缺乏张力,情感缺少冲突,根本震撼不了我,更谈不上让我心碎,反倒是好好考验了我阅读的耐心。此书和我前不久看的同样来自英国的Jodi Piccoult的《My sister's keeper》虽有异曲同工之巧合,给我的阅读感受却有天壤之别。
又或者,是我慧根不够,参不透其中精妙?毕竟,此书问世后可是获取奖项和赞誉无数,不但得英国布克奖决选提名、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提名、2006年美国亚历克斯奖和2006年意大利塞罗诺文学奖小说奖,还被《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环球邮报》、英国广播公司等英美媒体列入年度最佳图书。
也许,我该去找原版来看看,没准能找到进入那个世界的钥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