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电影“The end of affair”的名字就足以引发我要观看的兴趣,BT下来的是1955年Edward Dmytryk所导版本,沉闷的节奏,让我恹恹欲睡。如果不是1999年版本的电影海报,没准我就不会有兴趣再去找Neil Jordan导演的这个版本来看。也多亏了这张美丽的海报,让我没有错过一部好电影。
电影是根据Graham Greene的同名小说改编,这部小说以作者本人(Maurice Bendrix)和Catherine Walston夫人(Sarah )之间命中注定要失败的婚外恋为基础,通过参与同一场景的不同人物的个人视角,揭示了个人认知的盲点,审视了恋情中关于嫉妒和迷恋的元素,以及人对自身感情的洞察力和理解的匮乏。小说通过奇迹的发生来探讨上帝的存在与否,也给其注入宗教信仰(Catholicism)的色彩。为了增加电影的戏剧性和张力,Jordan对小说大胆做了改编,他一直到故事临近结束而不是在故事中场就夺走女主角的生命,事实也证明,他的这个赌博是成功的。
电影开始于1946年伦敦的一个雨夜,作家Maurice与朋友Henry不期而遇在街心公园,看见一个他曾经深深嫉妒过的男人失魂落魄得走在雨中,激发了他的好奇,也因此打开他的记忆之锁。他送他回家,在拾级而上的楼梯上,撩人的记忆片段开始不断闪回,和现实的场景穿梭交错,做为观众,在影片伊始,是要很用心才能分辨孰是真孰是幻。
故事里的人物关系其实是陈腔滥调的通俗剧常见的三角恋:1939年伦敦,英俊热情的小说家邂逅了困在一段平庸乏味的婚姻中的美丽优雅的夫人,于是干柴烈火,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小说家浪漫、激情却嫉妒,他渴望占有爱人的全身心,却因为爱人始终不愿或者不能离开乏味的丈夫而无法全然相信她对他的爱。在偷情的岁月中,嫉妒和怀疑交互折磨着这一对情人,直到1944年某日,德军闪击战扔下的炸弹击中了他们的“伊甸园”,重创了Bendrix,也分开了片刻前还浓情蜜意的爱侣,一段婚外情就这样带着Bendrix怎么也解不开的疑问嘎然而止。
两年后再遇,昔日迟钝的丈夫似乎终有所察,开始怀疑妻子别有所恋,他向朋友承认自己在与内心潜伏的调查妻子的欲望艰难搏斗,殊不知,Bendrix心中的潘朵拉魔盒就这样被开启,他于是假借Henry名义,委托私家侦探调查昔日情人Sarah的踪迹,意欲挖出看不见的情敌,一解自己心头之惑。直到偷窃到Sarah的日记,Bendrix才终于从Sarah的自叙中明白,原来“第三者”就是上帝,是Sarah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和上帝做的神秘交易,以爱情为代价。
作者和导演都无意于对婚姻道德的讨论,相反着力于对人性的挖掘,信仰和爱情的冲突。影片最成功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是它讲述故事的手法,就是通过两个主角以各自的立场从不同的视角去反复观察叙述同一事件同一场景,互补有无,呈现事件完整的真相,克服了人类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认知能力的局限,提供了类似“全知”的能力。于是你能看见相同场面不断出现,可是辅以不同旁白,真相在变幻着面目。
影片的一些细节处理得很好,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其中之一是Bendrix被炸弹重创,醒来,上楼,只是见到Sarah伏地的背影。他不解,疑惑得问她,难道不是下楼探察更实际点吗?她始惊讶,后镇静冷淡,回答:“I’m praying, pray to anything might exist.”手上,泪水的痕迹透露了她突然疏远的面孔下压抑着的悲痛。他哀求她不要离开,她只是一字一顿得说:“Love does not end just because we don’t see each other. People go on loving god, don’t they? All their lives, without seeing him.”他不信神,他愤怒的说:”That’s not my kind of love.”她则哀伤得答之:”Maybe there is no other kind.”一问一答间,他的多疑嫉妒,他的占有,她的爱,他的恨,他的梦想破灭,一一得以呈现。
另外一处是Bendrix在家里听取完侦探汇报,随手将侦探所赠烟灰缸放在桌上,镜头转向一本书,停留时间足够长到看清楚书名是”The vicarious lover”, by Maurice Bendrix。两者并列,意味无穷。“替身情人“:这就是他对自己在她心中地位的认知.
至于影片的独白,颇为精彩,乃至我看的时候忍不住记录下一些来:
I measure my love by the extent of jealousy, and as my jealousy is infinite, my love should be infinity too.
She only makes love to me, but she has shop, cook and fall sleep with you.
我会永远放弃他,拜托,让他活过来,我保证我不会再见他了。但如果他活了,那我便如同死了。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对我有意义了。我没办法为那种承诺负责,但有东西告诉我我必须负责,我挑战了命运,命运接受了,我现在,在没有他的荒漠里。
上帝,你掏空我的爱,再用空虚填满。
Is this coincidence, I wonder, or why life happened, and if this is life, am I stuck with it? Whatever it is, I can’t defy it anymore, it did win, and we lost.
Tell Him I'm sorry. I'm too human. Too weak. Tell Him I can't keep my promises. I'm tired of being without you.
痛苦很容易写,痛苦时我们是非常单独的个体;但幸福有什么好写的呢?
电影是根据Graham Greene的同名小说改编,这部小说以作者本人(Maurice Bendrix)和Catherine Walston夫人(Sarah )之间命中注定要失败的婚外恋为基础,通过参与同一场景的不同人物的个人视角,揭示了个人认知的盲点,审视了恋情中关于嫉妒和迷恋的元素,以及人对自身感情的洞察力和理解的匮乏。小说通过奇迹的发生来探讨上帝的存在与否,也给其注入宗教信仰(Catholicism)的色彩。为了增加电影的戏剧性和张力,Jordan对小说大胆做了改编,他一直到故事临近结束而不是在故事中场就夺走女主角的生命,事实也证明,他的这个赌博是成功的。
电影开始于1946年伦敦的一个雨夜,作家Maurice与朋友Henry不期而遇在街心公园,看见一个他曾经深深嫉妒过的男人失魂落魄得走在雨中,激发了他的好奇,也因此打开他的记忆之锁。他送他回家,在拾级而上的楼梯上,撩人的记忆片段开始不断闪回,和现实的场景穿梭交错,做为观众,在影片伊始,是要很用心才能分辨孰是真孰是幻。
故事里的人物关系其实是陈腔滥调的通俗剧常见的三角恋:1939年伦敦,英俊热情的小说家邂逅了困在一段平庸乏味的婚姻中的美丽优雅的夫人,于是干柴烈火,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小说家浪漫、激情却嫉妒,他渴望占有爱人的全身心,却因为爱人始终不愿或者不能离开乏味的丈夫而无法全然相信她对他的爱。在偷情的岁月中,嫉妒和怀疑交互折磨着这一对情人,直到1944年某日,德军闪击战扔下的炸弹击中了他们的“伊甸园”,重创了Bendrix,也分开了片刻前还浓情蜜意的爱侣,一段婚外情就这样带着Bendrix怎么也解不开的疑问嘎然而止。
两年后再遇,昔日迟钝的丈夫似乎终有所察,开始怀疑妻子别有所恋,他向朋友承认自己在与内心潜伏的调查妻子的欲望艰难搏斗,殊不知,Bendrix心中的潘朵拉魔盒就这样被开启,他于是假借Henry名义,委托私家侦探调查昔日情人Sarah的踪迹,意欲挖出看不见的情敌,一解自己心头之惑。直到偷窃到Sarah的日记,Bendrix才终于从Sarah的自叙中明白,原来“第三者”就是上帝,是Sarah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和上帝做的神秘交易,以爱情为代价。
作者和导演都无意于对婚姻道德的讨论,相反着力于对人性的挖掘,信仰和爱情的冲突。影片最成功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是它讲述故事的手法,就是通过两个主角以各自的立场从不同的视角去反复观察叙述同一事件同一场景,互补有无,呈现事件完整的真相,克服了人类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认知能力的局限,提供了类似“全知”的能力。于是你能看见相同场面不断出现,可是辅以不同旁白,真相在变幻着面目。
影片的一些细节处理得很好,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其中之一是Bendrix被炸弹重创,醒来,上楼,只是见到Sarah伏地的背影。他不解,疑惑得问她,难道不是下楼探察更实际点吗?她始惊讶,后镇静冷淡,回答:“I’m praying, pray to anything might exist.”手上,泪水的痕迹透露了她突然疏远的面孔下压抑着的悲痛。他哀求她不要离开,她只是一字一顿得说:“Love does not end just because we don’t see each other. People go on loving god, don’t they? All their lives, without seeing him.”他不信神,他愤怒的说:”That’s not my kind of love.”她则哀伤得答之:”Maybe there is no other kind.”一问一答间,他的多疑嫉妒,他的占有,她的爱,他的恨,他的梦想破灭,一一得以呈现。
另外一处是Bendrix在家里听取完侦探汇报,随手将侦探所赠烟灰缸放在桌上,镜头转向一本书,停留时间足够长到看清楚书名是”The vicarious lover”, by Maurice Bendrix。两者并列,意味无穷。“替身情人“:这就是他对自己在她心中地位的认知.
至于影片的独白,颇为精彩,乃至我看的时候忍不住记录下一些来:
I measure my love by the extent of jealousy, and as my jealousy is infinite, my love should be infinity too.
She only makes love to me, but she has shop, cook and fall sleep with you.
我会永远放弃他,拜托,让他活过来,我保证我不会再见他了。但如果他活了,那我便如同死了。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对我有意义了。我没办法为那种承诺负责,但有东西告诉我我必须负责,我挑战了命运,命运接受了,我现在,在没有他的荒漠里。
上帝,你掏空我的爱,再用空虚填满。
Is this coincidence, I wonder, or why life happened, and if this is life, am I stuck with it? Whatever it is, I can’t defy it anymore, it did win, and we lost.
Tell Him I'm sorry. I'm too human. Too weak. Tell Him I can't keep my promises. I'm tired of being without you.
痛苦很容易写,痛苦时我们是非常单独的个体;但幸福有什么好写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