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日星期二

生我之时我是谁 —— 《第十三个故事》



真相是什么?是呈现的顺序?是观者的角度?是听者的立场?是参与者的不同解读?

一个事实,放在不同的时间维度,由不同的叙述者口中所出,呈现的真相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去腐烂事实,去沉淀浮尘,最终还原真相。只是,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吗?      

一个故事,细节重要吗?时间重要吗?还是叙述的技巧更重要?      

这个故事的主线,并不是前无古人独辟蹊径的,只是讲述手法新颖出彩,乃至折服者众。我一向不喜欢黑暗疯狂暴虐阴森的元素,只是这一次完完全全被温特的语言牵引,沿着隐秘的小径,到达古宅的内核。尽管阅读的感受,还是没能达到浑然忘我之境。      

欣赏玛格丽特的为失败者写传记的兴趣,在故纸堆中研究这些在世默默无闻,死后坠入无人知晓的深渊的人留下的东西,即便内容平庸,乏味无趣,似乎毫无价值,仅仅因为它们曾经被记录被写下,至少,于这没有面貌已然离世的某人,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世上,多的是为成功者歌功颂德,多的是不凡者的成败剖析,唯其对凡人的记录,对无名者的复活,是需要一种“无求”来支撑的。诚如温特所指,玛格丽特缺乏对金钱的健康追求,她的人生因为生时的缺失而不平衡,她的困扰是关于个人诚信,关于手足之情的。她寻求的,是一种逃避,一种解脱。      

而温特,讲故事于她,是一种手段,一种解脱。当属于自己的故事结束,你虽然还活着,已经和过去不一样。当时间成为沉重的负担,人总要借助一点力量继续,以免内心强大的声音驱策自己走向疯狂的边界。当一个人什么都不是时,她只能虚构,填补空白。      

来自片语碎句的触动:      

~~~~~~~~~~~~~~~~~~~~~~~~~~~~~~~~~~      

多数的伤口,假以时日,总是会愈合的,只是留下无法磨灭的伤疤。”有些伤口,却因为绝对而永远鲜血淋漓。      

有没有试过,因为特别珍视一些事,而用漫不经心来掩饰它的重要性,以抵抗旁观者的冷淡无情不以为然。”当你不得不述说,淡然的笔触远比激烈要触动人心。所以人到老年的追忆叙述,才特别平淡而有厚度吧?      

有没有试过,对某人情感的突然变迁?象书中描述“某些时刻,一张脸会突然变得轮廓鲜明,尽管容貌特征一如往昔,但它们就是发生了令人眩晕的转变,出入意料地呈现出了一种新感觉。”其实个人以为,更多时候,变数早已潜伏在那,只是在某个时刻突然积聚爆发而已。   

“他们阅读,他们思考,他们记录,他们碰面,他们讨论。”在这样的分享中,他们理解日深,默契渐长,最终相爱,共同度过了一段漫长而快乐的生活。最艳羡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爱情,有着坚实的精神基础,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有着类似的兴趣爱好,再用时间用宽容去积淀深情厚谊。谁说爱情不能长鲜?谁说爱情不能永远?      

你可以有一百零一个理由拒绝我的阅读,但面对我强烈的渴望,这些理由还存在吗?
 
“真相其实一直都在那儿,只是我们才发现而已。”有时,我们发现的,未必是真相,而只是自以为的真相。      

“知道得越多,失去得也越多。”如果会失去更多,你还愿选择知道更多吗?其实,我们往往没得选,身不由己被推向一些事实,未必是真相,却不得不承受失去。      

“我的心,不属于我。它一直属于一个人,一贯如此。”TA的心,若不仅仅属于我,我所能做的,也只是顺从而已。      

“我们都有各自的悲伤,尽管悲伤的具体内容,程度和因素各有不同,但悲伤的色彩,对我们所有的人而言都是一样的。”命运或许有贵贱,悲伤则无等级之分。      

想和你竞赛,看谁先跑到死亡面前。没有你,世界空无一物。请恕我这个“自私”的念头。我们,还是很不一样的。      

~~~~~~~~~~~~~~~~~~~~~~~~~~~~~~~~~      

还算是一个happy ending.      

至于你自己的第十三个故事,讲与不讲,何时何地如何讲,你的故事,你的自由。

200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