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日、假日,我总是习惯性的放逐自己,离开平日蜗居的房间,流浪在这个霓虹闪烁的水泥森林,在寂寞中忆念你。
今夜,也不例外。
大剧院,金壁辉煌的艺术之殿,今年第二次的邂逅,刚好隔了整整10个月。自己一向和阳春白雪无缘,只是因了同样的念想,同样的机缘,“风雅”了两回。
那还是元旦前夕,穿过倒计时之欢乐胜地的时代广场,喧嚣喜乐的人群,衬得我投在地上的倒影都分外寂寞。待进了剧院,通透宽敞的大厅,把臂的人影双双,更显我的孑然独立。只是彼时,心中仍有期盼,于是一整场由维也纳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乐团演奏的新年音乐会,仿佛只是将要来自天涯的跨年问候的长长前奏,我的心,并不孤单,因为有你同在;我的手机,静了音,被紧紧攥住手中。失望,是在2008年的第一天才来的,至少,07年最后一天的大剧院,是有梦有希望的。
今夜,旧地重游,心境已是迥异。只影,依旧;思念,如常;梦,碎了;心,死了。也许正因为如此,一切无可无不可,再无区别,也不用再急切热盼什么,于是反而能静下心来好好观看“暗恋桃花源”:一种我一直很抵触的艺术表现形式--- 话剧。事先其实查过,知道这是一出先锋派实验话剧,讲述的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两个毫不相干的剧组,因为剧场安排有误,不得不同时同台彩排。穿插往来的古今人物,时光交错的舞台背景,悲喜交加的戏剧情节,再由一位神秘女子的神经质找寻和两位导演舞台之争串接起来,构成一出舞台奇观。我本来就对话剧存了固执的偏见,再加上“先锋派”三个字,更是让我倍加踌躇,情愿用同样的时间来看书听音乐。不过,想要远离“家”、在人群中独处的愿望还是战胜了犹豫,我最终坐在了观众席上。两个小时后的我,庆幸做了这样一个明智的选择。
我一直是“半杯水空”的那一型,在这一出悲喜交错古今同台的舞台剧里,“暗恋”更能触及我情感的深处也就不足为怪。开场的秋千,仲夏夜的上海,氤氲的浓情,让我不可避免得穿过舞台看见时光深处同样静谧的夏夜,类似的秋千,暗流汹涌的浓情厚意和熟悉的人影笑颜,心,就开始纠结起来。到了终场,相对无语的白发苍颜,寥寥几句一字一顿的问候陈述,四十年之隔的慰抚一瞬,风中残烛般始推拒后接纳的恳求颤抖的手,让我迅速从之前“桃花源”的忍俊不禁中出戏,不由得沉浸在悲痛的情境中,乃至最后,终场的掌声雷动中,黄磊那苍老的象极受伤动物的发自灵魂深处的悲泣,依然久久地清晰地回响在我的耳畔,呼应了我自己郁积很久喷薄欲出的情绪。
剧中剧的这两部戏,如果拆开来,不过尔尔;恰恰是因为将这看似浑身不相干完全不搭调的两者放在同一个舞台上,反而生出来奇异的张力与动力,推动观众的情绪和演员的表演一起往前走,忽喜忽悲,忽高忽低,在混乱中求平衡,乱中有序地体现人生的荒谬,现实与梦想的距离以及事物一体之两面的悲与喜。最精彩的就是同台演出的那一幕,连各自台词都能奇迹般天衣无缝得对接起来,让你在大笑之余不由不感慨导演的用心之巧。而在每一次幕落后的黑暗与寂静中,你也会慢慢发现,这两出悲喜剧的主题,不外“追寻”两字。
散场,鱼贯而出的人群中,我回望了一下矗立在黑夜里明亮通透的剧院,前面的台阶,是一对挽臂的人,看她们笑着相依低语,心里狠狠遗憾了一下:想当初,真应该去除偏见,响应你的提议,去看一场这样的话剧,也不至于此生永无机会,与那样的体验从此擦肩。
忘了告诉你,暗恋桃花源有三个舞台剧版本,你倾心的林青霞曾于1991年加盟,扮演“暗恋”中白色山茶花一样的“云之凡”一角,是她的舞台剧处女秀,演出后,好评如潮。92年,则搬上银幕,还是她担纲电影版的演绎,在各影展大放异彩,勇夺各类奖项。我今夜所看,则是内地版本,由黄磊、何炅领衔演出,也很精彩。
今夜,也不例外。
大剧院,金壁辉煌的艺术之殿,今年第二次的邂逅,刚好隔了整整10个月。自己一向和阳春白雪无缘,只是因了同样的念想,同样的机缘,“风雅”了两回。
那还是元旦前夕,穿过倒计时之欢乐胜地的时代广场,喧嚣喜乐的人群,衬得我投在地上的倒影都分外寂寞。待进了剧院,通透宽敞的大厅,把臂的人影双双,更显我的孑然独立。只是彼时,心中仍有期盼,于是一整场由维也纳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乐团演奏的新年音乐会,仿佛只是将要来自天涯的跨年问候的长长前奏,我的心,并不孤单,因为有你同在;我的手机,静了音,被紧紧攥住手中。失望,是在2008年的第一天才来的,至少,07年最后一天的大剧院,是有梦有希望的。
今夜,旧地重游,心境已是迥异。只影,依旧;思念,如常;梦,碎了;心,死了。也许正因为如此,一切无可无不可,再无区别,也不用再急切热盼什么,于是反而能静下心来好好观看“暗恋桃花源”:一种我一直很抵触的艺术表现形式--- 话剧。事先其实查过,知道这是一出先锋派实验话剧,讲述的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两个毫不相干的剧组,因为剧场安排有误,不得不同时同台彩排。穿插往来的古今人物,时光交错的舞台背景,悲喜交加的戏剧情节,再由一位神秘女子的神经质找寻和两位导演舞台之争串接起来,构成一出舞台奇观。我本来就对话剧存了固执的偏见,再加上“先锋派”三个字,更是让我倍加踌躇,情愿用同样的时间来看书听音乐。不过,想要远离“家”、在人群中独处的愿望还是战胜了犹豫,我最终坐在了观众席上。两个小时后的我,庆幸做了这样一个明智的选择。
我一直是“半杯水空”的那一型,在这一出悲喜交错古今同台的舞台剧里,“暗恋”更能触及我情感的深处也就不足为怪。开场的秋千,仲夏夜的上海,氤氲的浓情,让我不可避免得穿过舞台看见时光深处同样静谧的夏夜,类似的秋千,暗流汹涌的浓情厚意和熟悉的人影笑颜,心,就开始纠结起来。到了终场,相对无语的白发苍颜,寥寥几句一字一顿的问候陈述,四十年之隔的慰抚一瞬,风中残烛般始推拒后接纳的恳求颤抖的手,让我迅速从之前“桃花源”的忍俊不禁中出戏,不由得沉浸在悲痛的情境中,乃至最后,终场的掌声雷动中,黄磊那苍老的象极受伤动物的发自灵魂深处的悲泣,依然久久地清晰地回响在我的耳畔,呼应了我自己郁积很久喷薄欲出的情绪。
剧中剧的这两部戏,如果拆开来,不过尔尔;恰恰是因为将这看似浑身不相干完全不搭调的两者放在同一个舞台上,反而生出来奇异的张力与动力,推动观众的情绪和演员的表演一起往前走,忽喜忽悲,忽高忽低,在混乱中求平衡,乱中有序地体现人生的荒谬,现实与梦想的距离以及事物一体之两面的悲与喜。最精彩的就是同台演出的那一幕,连各自台词都能奇迹般天衣无缝得对接起来,让你在大笑之余不由不感慨导演的用心之巧。而在每一次幕落后的黑暗与寂静中,你也会慢慢发现,这两出悲喜剧的主题,不外“追寻”两字。
散场,鱼贯而出的人群中,我回望了一下矗立在黑夜里明亮通透的剧院,前面的台阶,是一对挽臂的人,看她们笑着相依低语,心里狠狠遗憾了一下:想当初,真应该去除偏见,响应你的提议,去看一场这样的话剧,也不至于此生永无机会,与那样的体验从此擦肩。
忘了告诉你,暗恋桃花源有三个舞台剧版本,你倾心的林青霞曾于1991年加盟,扮演“暗恋”中白色山茶花一样的“云之凡”一角,是她的舞台剧处女秀,演出后,好评如潮。92年,则搬上银幕,还是她担纲电影版的演绎,在各影展大放异彩,勇夺各类奖项。我今夜所看,则是内地版本,由黄磊、何炅领衔演出,也很精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