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日星期二

相逢不相识

巧得很,最近倒是频频遭遇几年前在天涯熟识的id,而且无一例外是豆瓣做引,鼠标点击没两下,就会发现些旧面孔和一片新天地,充分验证Stanley Milgram的六度分割理论,和这些曾经以为即便相逢对面也不会相识的人在没有边界的虚拟空间也不过两步之隔,而且,抽丝剥茧的贴近她们的生活而不再仅仅是虚拟的文字。

当然,这些旧人难免会唤起旧事:这些相识的id,带来的不仅仅是岁月的风尘和彼时的迷惘寂寞慌乱,更是一段艰难走来自我发现的心路历程。从沉默到倾诉再到沉默,我爱的人远去回来再远去,没有更近,只有愈行愈远,而我的沉默,变本加厉。

走到今日,我甚至不能与我爱者交谈,更遑论他人;昨天看到旧识所写的字,深有同感,录入如下,以免自己劳作:

天空下,风声中,人们交谈。
谈什么呢?——家长里短、工作、情感。需要谈么?
和谁谈呢?——看他们交谈的格局,三两对坐,或一群围坐,有情侣的交谈,更多则是朋友或同事的交谈。很少家人。那么,怎样谈呢?

看着他们,我没有嫉妒,没有评价,只是惊讶,为什么他们居然都有话可讲,并且讲得生机勃勃。这是我所陌生的领域。我习惯于谈除此以外的东西麽?又或者,我什么也不曾谈起,除非和我爱的人。

倘若我爱的人远去,那我将永久沉默。

我第一次思考这个加诸我身的沉默的命运:莫非,我只能与我爱者交谈?或者,其实,我什么也不曾谈起,不愿谈起,我把一切埋在心底。

究竟,我想以这闭锁得来的沉默造就什么?
造就完整的孤独,深刻的冷淡,或者铁一样强悍的内心?
究竟,我想保护什么?
究竟,我在恐惧什么?

也许,我在恐惧失去,失去那个强悍的独一无二的自我,失去造就自我所需的完全孤独的时间。然而,自我,是被这样造就的麽?换言之,这样造就出的自我,真的真实麽?


而今再听当年钟情的歌“只说给你听”,就觉心底有深切的悲凉:不是我选择沉默,而是我被沉默选择!

2008-04-16